明辨是非 [ míng biàn shì fēi ]
分清楚是和非、正确和错误。
发昏章第十一 [ 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 ]
昏头昏脑的风趣话。仿《孝经》“某某章第几”的说法。
辞穷理尽 [ cí qióng lǐ jìn ]
辞:文辞;穷:完,尽。无话可说,无理可辩
韩海苏潮 [ hán hǎi sū cháo ]
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,如海如潮。
倩人捉刀 [ qiàn rén zhuō dāo ]
倩:请;捉刀:代人执笔作文。请人代做文章。
无头告示 [ wú tóu gào shi ]
用意不明的文告。也指缺乏主要内容的官样文章。
留中不发 [ liú zhōng bù fā ]
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,不交议也不批答
有首有尾 [ yǒu shǒu yǒu wěi ]
首:头。有开头,有结尾。做事能坚持到底。指故事或文章结构完整
理所当然 [ lǐ suǒ dāng rán ]
当然:应当如此。按道理应当这样。
班马文章 [ bān mǎ wén zhāng ]
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。泛指可与班固、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。
奉行故事 [ fèng xíng gù shì ]
奉行:遵照办理;故事:老规矩、老章程。按照老规矩办事。
摛藻雕章 [ chī zǎo diāo zhāng ]
摛:铺陈;藻:文采;雕:雕琢。铺陈辞藻,雕琢文章。形容以华丽的辞藻写作
薄寒中人 [ bó hán zhòng rén ]
薄寒:轻微的寒气。中人:伤人。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。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。
寻章摘句 [ xún zhāng zhāi jù ]
寻:找;章:篇章;摘:摘录。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,在写作时套用。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,缺乏创造性。
天高气清 [ tiān gāo qì qīng ]
清:清澄。指天空高远,气候清爽
登山临水 [ dēng shān lín shuǐ ]
形容旅途遥远。也指游山玩水。
大有文章 [ dà yǒu wén zhāng ]
指话语、文章、或已表露的现象之中,很有令人难以捉摸的意思或别的情况。
不正之风 [ bù zhèng zhī fēng ]
不正当的社会风气。
漫无边际 [ màn wú biān jì ]
形容非常广阔,一眼望不到边。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,离题很远。
矜句饰字 [ jīn jù shì zì ]
矜:慎重;饰:整饰。形容写文章时字斟句酌,十分慎重
断章摘句 [ duàn zhāng zhāi jù ]
裁断章节,取缀成文。亦有割裂全文,取其所需之意。
文章魁首 [ wén zhāng kuí shǒu ]
魁首:为首的,这里指名列第一。形容文章写得最好,文才极高。
大块文章 [ dà kuài wén zhāng ]
大块:大地。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。后用以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。
洋洋洒洒 [ yáng yáng sǎ sǎ ]
洋洋:盛大、众多的样子;洒洒:明白、流畅的样子。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,连续不断。
窃窃偶语 [ qiè qiè ǒu yǔ ]
窃窃:偷偷;语:说话。背地里小声说话
【成语拼音】biàn zhāng
【成语解释】使皎然显明,明白清楚。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近者 陆子 优繇,《新语》以兴; 董生 下帷,发藻儒林; 刘向 司籍,辩章旧闻。”《后汉书·刘般传》:“今刺史一州之表,二千石千里之师,职在辩章百姓,宣美风俗,尤宜尊重典礼,以身先之。”《晋书·贾充传》:“故自 元成 之世,及 建安 、 嘉平 之间,咸欲辩章旧典,删革刑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