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如流水 [ chē rú liú shuǐ ]
车像流水,马像游龙。形容车马往来不绝,繁华热闹的景象
土龙刍狗 [ tǔ lóng chú gǒu ]
泥土捏的龙,稻草扎的狗。比喻名不副实。
锦绣肝肠 [ jǐn xiù gān cháng ]
意思是满腹诗文,善出佳句。
云起龙骧 [ yún qǐ lóng xiāng ]
骧:腾起。如云涌升,如龙腾起。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。
惊才绝绝 [ jīng cái jué jué ]
形容才华惊人,文辞瑰丽。
繁华损枝 [ fán huá sǔn zhī ]
华:花。繁盛的花朵有损于花枝。比喻文采太华丽,将损及文章内容。
岁在龙蛇 [ suì zài lóng shé ]
岁,岁星;龙,指辰;蛇,指巳。后指命数当终。
斯文扫地 [ sī wén sǎo dì ]
斯文:指文化或文人;扫地:比喻名誉、信用、地位等完全丧失。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。
班马文章 [ bān mǎ wén zhāng ]
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。泛指可与班固、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。
研京练都 [ yán jīng liàn dōu ]
指文思缜密而迟缓。
一龙九种 [ yī lóng jiǔ zhǒng ]
一条龙有九种品质的子孙。比喻同一父母的子女,有好坏不同
龙腾虎踯 [ lóng téng hǔ zhí ]
比喻勇猛冲击,势不可当。同“龙腾虎蹴”。
年老龙钟 [ nián lǎo lóng zhōng ]
龙钟:行动不灵便。形容年老体衰,行动不灵便
擒龙捉虎 [ qín lóng zhuō hǔ ]
擒住老虎捉拿蛟龙。比喻降伏强敌,本领高强
白山黑水 [ bái shān hēi shuǐ ]
长白山和黑龙江。泛指我国东北地区。
龙吟虎啸 [ lóng yín hǔ xiào ]
象龙在鸣,虎在啸。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。也形容人发迹。
龙驭上宾 [ lóng yù shàng bīn ]
此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
龙蟠凤逸 [ lóng pán fèng yì ]
如龙盘曲,如凤深藏。比喻有才能而没有人赏识。
龙拏虎攫 [ lóng ná hǔ jué ]
犹言龙争虎斗。比喻笔势遒劲、奔放。
笔底龙蛇 [ bǐ dǐ lóng shé ]
犹言笔走龙蛇。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。
虎掷龙拿 [ hǔ zhì lóng ná ]
掷:挣扎跳跃。指龙虎互相争斗。比喻激烈的搏斗。
举要治繁 [ jǔ yào zhì fán ]
举:提出;治:治理;繁:芜杂。指写文章时突出主要的,把芜杂的地方加以删除
攀鳞附翼 [ pān lín fù yì ]
犹言攀龙附凤。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。
风虎云龙 [ fēng hǔ yún lóng ]
虎啸生风,龙起生云。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。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,贤臣遇明君。
急急如律令 [ jí jí rú lǜ lìng ]
本是汉代公文用语,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。如同法律命令,必须立即遵照执行。
【成语拼音】lóng wén
【成语解释】(1).龙身上的纹理,龙鳞纹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八:“夫凤之象,鸿前而麟后,蛇颈而鱼尾,龙文而龟身,燕頷而鸡啄。” 清 戴名世 《书光给谏轶事》:“ 亨 就视之,中有物,光烁烁射人。命石工凿之,得一石龟焉,色如紫玉,身有龙文,具八卦,乃蓄於署内池中。”(2).龙形的花纹。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:“收城中得千餘牛,为缝繒衣,画以五綵龙文,束兵刃於其角,而灌脂束苇於尾,烧其端。” 唐 骆宾王 《宿温城望军营》诗:“风旗翻翼影,霜剑转龙文。”(3).指如龙鳞纹的东西。(1)微波。 唐 李白 《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》诗:“长风鼓横波,合沓蹙龙文。” 唐 元稹 《早春登龙山静胜寺因赠幕中诸公》诗:“龙文远水吞平岸,羊角轻风旋细尘。”(2)鱼鳞云。 明 何景明 《游猎篇》:“昨夜 昌平 入梦天,龙文赤日烧 燕 川。”(4).喻雄健的文笔。语出 唐 韩愈 《病中赠张十八》诗:“龙文百斛鼎,笔力可独扛。” 明 夏完淳 《题王叔明<柴桑图>》诗:“祇今 江 左成龙文,卜历重光启中叶。”(5).喻指书法,书体。 唐 李峤 《书》诗:“削简龙文见,临池鸟跡舒。”(6).骏马名。《汉书·西域传赞》:“蒲梢、龙文、鱼目、汗血之马,充於黄门。”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:“四骏马名也。” 南朝 宋 颜延之 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龙文饰轡,青翰侍御。”《梁书·诸夷传·西北诸戎》:“蒲梢龙文,希入於外署。”后常以比喻才华出众的子弟。《北齐书·杨愔传》:“ 愔 从父兄黄门侍郎 昱 特相器重,曾谓人曰:‘此儿驹齿未落,已是我家龙文。’”《北史·裴宣明传》:“二子 景鸞 、 景鸿 并有逸才, 河 东呼 景鸞 为驥子,呼 景鸿 为龙文。”(7).指龙文剑。 北周 庾信 《哀江南赋》:“乃使玉轴扬灰,龙文折柱。” 倪璠 注:“龙文,剑名。” 唐 骆宾王 《军中行路难同辛常伯作》诗:“百发乌号遥碎柳,七尺龙文迴照莲。” 柳亚子 《剑池瀑布》诗之二:“应有中原人望气,龙文夜夜吐光芒。”(8).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龙舟鷁首。” 高诱 注:“龙舟,大舟也,刻为龙文。”因借“龙文”指刻有龙形花纹的大舟。 唐 王勃 《采莲赋》:“簫鼓发兮龙文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