寸善片长 [ cùn shàn piàn cháng ]
形容微小的优点和长处。同“寸长片善”。
善骑者堕 [ shàn qí zhě duò ]
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。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,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。
矫饰伪行 [ jiǎo shì wěi xíng ]
矫饰:做作,掩饰。善于掩饰,行为虚伪
一介之士 [ yī jiè zhī shì ]
一个微末的士人。指忠心正直的人。
从善若流 [ cóng shàn ruò liú ]
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。同“从善如流”。
采善贬恶 [ cǎi shàn biǎn è ]
采:选择;贬;贬斥。采取善良的行为,贬斥恶劣的行径
守道安贫 [ shǒu dào ān pín ]
坚守正道,安于贫穷。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。
乐善好义 [ lè shàn hào yì ]
指乐于行善,喜好正义。
丁真永草 [ dīng zhēn yǒng cǎo ]
南朝梁丁觇善隶书,陈智永善草书,当时人称“丁真永草”。后用以赞人书法之工妙。
不羁之士 [ bù jī zhī shì ]
羁:拘束;士:读书人。不受拘束的读书人。
独善吾身 [ dú shàn wú shēn ]
指只顾自己,不管别人。同“独善其身”。
善气迎人 [ shàn qì yíng rén ]
善气:和蔼可亲的态度。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。
巧发奇中 [ qiǎo fā qí zhòng ]
发:射箭,比喻发言。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,后能为事实所证实。
国士无双 [ guó shì wú shuāng ]
国士:国中杰出的人物。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。
身先士众 [ shēn xiān shì zhòng ]
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,冲在士兵前面。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,走在群众前面。同“身先士卒”。
褒善贬恶 [ bāo shàn biǎn è ]
褒:赞扬;贬:批评。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;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。指分清善恶,提出公正的评价。
戕害不辜 [ qiāng hài bù gū ]
戕:害;辜:罪过。杀害或伤害无辜的人
敬贤重士 [ jìng xián zhòng shì ]
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。同“敬贤爱士”。
多愁善感 [ duō chóu shàn gǎn ]
善:容易。经常发愁和伤感。形容人思想空虚,感情脆弱。
熊罴百万 [ xióng pí bǎi wàn ]
熊罴:两种猛兽,比喻勇猛的武士。勇猛的武士成千上万。形容军队人多将广,英勇善战。
蠲敝崇善 [ juān bì chóng shàn ]
蠲:免除;敝:破旧;善:美好。指革除敝政,崇尚雅道
知情识趣 [ zhī qíng shí qù ]
趣:情趣。懂得人情,善体贴,通达情趣
多谋善虑 [ duō móu shàn lǜ ]
谋:谋划,策划;虑:思考。富于智谋,又善于思考。
乐善好施 [ lè shàn hào shī ]
乐:好,喜欢。喜欢做善事,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。
鸣凤朝阳 [ míng fèng zhāo yáng ]
正直敢言的贤士。比喻贤臣遇明君。
【成语拼音】shàn shì
【成语解释】(1).有德之士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一乡之善士,斯友一乡之善士;一国之善士,斯友一国之善士;天下之善士,斯友天下之善士;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,又尚论古之人。” 唐 韩愈 《董公行状》:“﹝四子﹞皆善士,有学行。” 明 方孝孺 《南稜王先生像赞》:“吾以是知先生 宋 之善士,古之逸民。” 清 唐孙华 《哭大兄允中》诗之二:“没齿人争推善士,始知用拙道逾尊。”(2).慈善之士,行善之人。 明 宋濂 《陈府君墓志铭》:“遇有可矜,輒施与不靳,乡党称为善士。” 瞿秋白 《慈善家的妈妈》:“他倒沾着便宜,还得了善士的名声。”(3).信佛的人。《四游记·佛祖压倒大圣》:“你是何方善士,敢来阻住兵力?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颐养·行乐》:“无饮不奠,有食必陈,若善士信嫗之佞佛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