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姓改物 [ gēng xìng gǎi wù ]
指王朝更迭,改正朔,易服色。
贫贱之交不可忘 [ pín jiàn zhī jiāo bù kě wàng ]
贫贱之交:贫困时的知心朋友。指人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
水失鱼犹为水 [ shuǐ shī yú yóu wéi shuǐ ]
没有鱼的水仍然是水。比喻没有君主的百姓仍然是百姓,而失掉百姓的君主,则不成其为君主。
喻以利害 [ yù yǐ lì hài ]
喻:使人知道。把事情的利害关系给人讲清楚。
墨客骚人 [ mò kè sāo rén ]
墨客:文人;骚人:诗人。泛指文人
梧桐半死 [ wú tóng bàn sǐ ]
比喻丧失配偶。
瘅恶彰善 [ dàn è zhāng shàn ]
瘅:憎恨;彰:表扬。憎恨恶的,表扬善的
凿饮耕食 [ záo yǐn gēng shí ]
指百姓乐业,天下太平。
愚夫愚妇 [ yú fū yú fù ]
旧时称平民百姓。
残民害物 [ cán mín hài wù ]
摧残百姓,损害财物。
敬天爱民 [ jìng tiān ài mín ]
敬奉天命,爱护百姓。
忧国哀民 [ yōu guó āi mín ]
忧虑国事,体恤百姓
持疑不决 [ chí yí bù jué ]
疑:疑虑。心怀疑虑,迟迟不能决定
倚姣作媚 [ yǐ jiāo zuò mèi ]
倚:凭借;姣:美好;媚:迷人。凭着自己美貌,任意撒娇胡闹。
张冠李戴 [ zhāng guān lǐ dài ]
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。比喻认错了对象,弄错了事实。
林下风致 [ lín xià fēng zhì ]
指女子态度娴雅、举止大方。同“林下风气”。
土阶茅茨 [ tǔ jiē máo cí ]
比喻住房简陋。同“土阶茅屋”。
依然故我 [ yī rán gù wǒ ]
形容自己一切跟从前一样,没有变得更好。
民和年丰 [ mín hé nián fēng ]
百姓安居,年成很好。
化民易俗 [ huà mín yì sú ]
教化百姓,改变风俗。
拜把子 [ bài bà zi ]
朋友结为异姓兄弟
忧国爱民 [ yōu guó ài mín ]
忧心国家,爱护百姓。
自投虎口 [ zì tóu hǔ kǒu ]
投:进入;虎口: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。比喻自己进入危险的场所送死
谋及庶人 [ móu jí shù rén ]
谋:计谋,商议;庶人:百姓。与老百姓商量国家大事。比喻广泛征求意见
节用爱人 [ jié yòng ài rén ]
节约用度,爱护百姓
【成语拼音】xuē xìng
【成语解释】 拼音:xuē xìng 薛(Xuē)姓源出有三: 1、出自任姓, 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之后,以国名为氏。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,分别得十二个姓,其中一支叫禺阳的,被封于任地(约今山东省济宁),得任姓。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和《通志·氏族略》等所载,黄帝之子禺阳封于任,其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,禹封其于薛国(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),后世子孙以国为氏。曾一度迁邳(今山东省微山西北)。奚仲十二世孙仲虺,在商汤时任左相,复居薛。其裔孙成,徙国于挚,更号挚国。商末,周伯季历娶挚国之女太任为妻,生姬昌,即周文王。周武王灭商后,又封成的后裔为薛侯。春秋后期,薛国再次迁到下邳(今江苏省邳县西南)。薛国历夏、商、周三朝,共六十四世,至战国时为齐国所灭,公子登到楚国为官,因以国名为氏。 2、出自妫姓, 为虞舜后裔孟尝君(田文)之后,以封邑名为氏。据《吴录》所载,孟尝君是著名的“战国四公子”之一,其父齐相田婴被齐缗王封于薛(即任姓薛国旧地),田婴死后,田文袭封,仍以薛为食邑。至秦灭六国,失封,子孙分散。西汉初,田文之孙田国、田陵到竹邑(今安徽省宿州市北)居住,以封邑命氏,遂为薛氏。 3、出自他姓或他族改姓而来: ① 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所载,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将鲜卑的复姓叱干氏改单姓薛。 ② 出自周文王的姬姓冯氏之后裔。唐时有薛怀义,本姓冯。 ③ 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所载,辽西有薛姓。 ④ 今满、蒙、土家、朝鲜族有此姓,客家人亦有此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