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质斌斌 [ wén zhì bīn bīn ]
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,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。同“文质彬彬”。
火冒三尺 [ huǒ mào sān chǐ ]
形容愤怒到极点。同“火冒三丈”。
三亲六眷 [ sān qīn liù juàn ]
三亲:父母、兄弟、夫妇;眷:家属、亲戚。泛指众亲戚。
四世三公 [ sì shì sān gōng ]
世:父子相继;三公:执掌朝政的大臣。指世代官居高位。
王孙公子 [ wáng sūn gōng zǐ ]
旧时贵族、官僚的子弟。
公子王孙 [ gōng zǐ wáng sūn ]
旧时贵族、官僚的子弟。
悲观主义 [ bēi guān zhǔ yì ]
对世事所怀消极看法的处世观
颊上三毫 [ jiá shàng sān háo ]
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。同“颊上三毛”。
轩裳华胄 [ xuān cháng huá zhòu ]
轩裳:贵族的车子和衣裳;华胄:显贵的后代。指显贵家族的子弟
挑三嫌四 [ tiāo sān xián sì ]
指挑挑拣拣,嫌这嫌那。同“挑三拣四”。
三人为众 [ sān rén wèi zhòng ]
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,已不算少数。
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 [ yī rì bù jiàn , rú gé sān qiū ]
一天不见,就好象过了三年。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。
三头六臂 [ sān tóu liù bì ]
三个脑袋,六条胳臂。原为佛家语,指佛的法相。后比喻神奇的本领。
接三换九 [ jiē sān huàn jiǔ ]
接三:新娘出嫁后三天回娘家;换九:结婚九天双方互送礼物。指结婚嫁娶的风俗
六韬三略 [ liù tāo sān lüè ]
《六韬》、《三略》:都是古代的兵书。后泛指兵书、兵法。
鹑居鷇饮 [ chún jū yàn yǐn ]
比喻生活俭朴,不求享受。同“鹑居鷇食”。
三写成乌 [ sān xiě chéng wū ]
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。同“三写易字”。
三浴三熏 [ sān yù sān xūn ]
浴:沐浴。再三薰香、沐浴。表示以礼待人,对人尊重。也表示郑重其事
三征七辟 [ sān zhēng qī pì ]
三、七:泛指多次;征、辟:征召,荐举。指朝廷多次征名为官
生子当如孙仲谋 [ shēng zǐ dāng rú sūn zhòng móu ]
孙仲谋:三国时吴主孙权。形容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
折而族之 [ zhé ér zú zhī ]
推翻他,而且杀他的家族。
攒三集五 [ cuán sān jí wǔ ]
指三五成堆或成群地聚集在一起。
气冠三军 [ qì guàn sān jūn ]
三军:军队的总称。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
三长四短 [ sān cháng sì duǎn ]
①特指人的死亡。同“三长两短”。②犹闲话,坏话。
弃同即异 [ qì tóng jí yì ]
①指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。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。
【成语拼音】sān zú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有几种说法。(1)谓父、子、孙。《周礼·春官·小宗伯》:“掌三族之别,以辨亲疏。”郑玄 注:“三族,谓父、子、孙。”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惟是三族之不虞,使某也请吉日。”郑玄 注:“三族,谓父昆弟、己昆弟、子昆弟。”按,前注据父言之,故云子、孙;后注据子言之,故云己与子,二注义同。参阅 孙诒让《周礼正义》。(2)谓父族、母族、妻族。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三族辅之。”卢辩 注:“三族,父族、母族、妻族。”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夫与国君同食,泽及三族,而况父母乎!”成玄英 疏:“三族,谓父母族、妻族也。”《后汉书·杨终传》:“秦 政酷烈,违啎天心,一人有罪,延及三族。”李贤 注引《汉书音义》:“父族、母族、妻族也。”(3)谓父母、兄弟、妻子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法初有三族之罪。”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:“父母、兄弟、妻子也。”
(二)、指一人犯罪而诛其三族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其以城为外谋者,三族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子婴 遂刺杀 高 於斋宫,三族 高 家以徇 咸阳。”
(三)、指上古 帝鸿、少暤、颛顼 之不才子,即 浑沌、穷奇、梼杌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此三族也,世济其凶,增其恶名,以至于 尧,尧 不能去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,掩义隐贼,好行凶慝,天下谓之 浑沌。少皞氏 有不才子,毁信恶忠,崇饰恶言,天下谓之 穷奇。顓頊 氏 有不才子,不可教训,不知话言,天下谓之 檮杌。此三族世忧之。至于 尧,尧 未能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