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三不四 [ bàn sān bù sì ]
指心神不定,无精打采。
搴旗取将 [ qiān qí qǔ jiāng ]
拔取敌旗,斩杀敌将。形容勇猛善战。
风华绝代 [ fēng huá jué dài ]
风华:风采才华;绝代:冠绝当世。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。
超羣拔类 [ chāo qún bá lèi ]
同“超群拔萃”。 宋 苏辙 《臣事下三》:“幸而又有超羣拔類之才,則公卿大臣又得薦之於天子,而特寵貴之。” 清 新广…
二话没说 [ èr huà méi shuō ]
指很干脆地采取行动
鸿渐之仪 [ hóng jiàn zhī yí ]
对人风采才能的赞词。
投石拔距 [ tóu shí bá jù ]
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活动。同“投石超距”。
吹灯拔蜡 [ chuī dēng bá là ]
比喻垮台;散伙。
拜恩私室 [ bài ēn sī shì ]
指感谢有权势的人的推荐提拔。
举贤任能 [ jǔ xián rèn néng ]
举:推荐,选拔。举荐贤者,任用能人。
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 [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,yì zài pèi gōng ]
项庄席间舞剑,企图刺杀刘邦。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。
春蚕抽丝 [ chūn cán chōu sī ]
蚕:昆虫名;抽:拔出。形容人的思绪、言谈牵扯无尽
揠苗助长 [ yà miáo zhù zhǎng ]
揠:拔。把苗拔起,以助其生长。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,急于求成,反而把事情弄糟。
放诞风流 [ fàng dàn fēng liú ]
指有文采,言行不受礼法束缚。
前途渺茫 [ qián tú miǎo máng ]
不知将来采取什么行动
叱咤风云 [ chì zhà fēng yún ]
叱咤:怒喝声。一声呼喊、怒喝,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。形容威力极大。
天上石麟 [ tiān shàng shí lín ]
旧时称人有文采的儿子。
怀铅握椠 [ huái qiān wò qiàn ]
常带书写工具,以备写作的需要。同“怀铅提椠”。
随时制宜 [ suí shí zhì yí ]
随:根据;制:制订,采取;宜:适宜的措施。根据当时的情况,采取适当的措施。
弃短就长 [ qì duǎn jiù cháng ]
指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。
涂炭生民 [ tú tàn shēng mín ]
涂炭:烂泥和炭火。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
怒从心生 [ nù cóng xīn shēng ]
愤怒从心底而起。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
神飞色舞 [ shén fēi sè wǔ ]
犹眉飞色舞。形容兴高采烈。
树同拔异 [ shù tóng bá yì ]
指提倡相同的,排斥不同的。
肉薄骨并 [ ròu bó gǔ bìng ]
肉和肉相迫,骨和骨相并。形容战斗的激烈。
【成语拼音】cǎi bá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选拔,拔擢任用。宋 司马光《龙图阁学士李公墓志铭》:“时 杜祁公 为宰相,多採拔英儁,寘之臺省。”宋 李纲《辞免兵部侍郎奏状》:“如臣孱庸,何足採拔!”
(二)、揪打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四四回:“﹝ 狄婆子 ﹞心中发恨,算计赶到下处,带他连那妓者採拔一顿,与他做个没体面。”
(三)、犹选拔。晋 干宝《<晋纪>总论》:“﹝ 晋高祖 ﹞行任数以御物,而知人善采拔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高祖武德元年》:“臣蒙先皇采拔,粉骨非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