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同小异 [ dà tóng xiǎo yì ]
大体相同,略有差异。
摛文掞藻 [ chī wén shàn zǎo ]
摛、掞:发舒,铺陈。施展文采,铺陈辞藻。
同恶相济 [ tóng è xiāng jì ]
同恶:共同作恶的人;济:助。坏人互相勾结,共同作恶。
不露辞色 [ bù lù cí sè ]
辞色:言辞神色。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。形容说话沉着老练
辞不意逮 [ cí bù yì dǎi ]
辞:言词;逮:及,到。指言词不能把意思表达出来
意切辞尽 [ yì qiè cí jìn ]
意:心愿,意向。心意恳切,言辞毫无保留
词言义正 [ cí yán yì zhèng ]
词:言词,语言。义:道理。言辞严厉,义理正大。
章决句断 [ zhāng jué jù duàn ]
文章正确句子明了,不含糊其辞。
躬冒矢石 [ gōng mào shǐ shí ]
指将帅亲临前线,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,不怕牺牲自己。同“躬蹈矢石”。
同业相仇 [ tóng yè xiāng chóu ]
犹言同行是冤家。形容同行业的人不易相处。
异路同归 [ yì lù tóng guī ]
通过不同的道路,到达同一个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。
解组归田 [ jiě zǔ guī tián ]
解:脱去;组:古代绑印的绶;解组:解下印绶辞官。辞掉官职,归老田园
同心同德 [ tóng xīn tóng dé ]
同德:为同一目的而努力。指思想统一,信念一致。
辞微旨远 [ cí wēi zhǐ yuǎn ]
辞:文词,言词。微:隐蔽,精深。旨:意思,目的。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。
烂若舒锦 [ làn ruò shū jǐn ]
形容文辞华丽。同“烂若披锦”。
万口一词 [ wàn kǒu yī cí ]
比喻意见一致。同“万口一辞”。
倦鸟知还 [ juàn niǎo zhī huán ]
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;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。
和而不同 [ hé ér bù tóng ]
和:和睦;同:苟同。和睦地相处,但不随便附和。
求同存异 [ qiú tóng cún yì ]
求:寻求;存:保留;异:不同的。找出共同点,保留不同意见。
同心合德 [ tóng xīn hé dé ]
指思想统一,信念一致。同“同心同德”。
百喙一词 [ bǎi huì yī cí ]
犹言众口一辞。同“百喙如一”。
掷地赋声 [ zhì dì fù shēng ]
形容辞章优美。同“掷地金声”。
同心合力 [ tóng xīn hé lì ]
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
巧言偏辞 [ qiǎo yán piān cí ]
巧言:浮华不实的话;偏辞:便巧的话。指花言巧语。
见仁见智 [ jiàn rén jiàn zhì ]
对同一个问题,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。
【成语拼音】tóng cí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谓用语、称号相同。《公羊传·隐公七年》:“《春秋》贵贱不嫌同号,美恶不嫌同辞。”何休 注:“若继体君亦称即位,继弑君亦称即位。”徐彦 疏:“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,由是之故,《春秋》同其辞也。”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十餘年间,外内骚扰,远近俱发,假号云合,咸称 刘 氏,不谋而同辞。”
(二)、犹言异口同声。意见一致。《国语·晋语九》:“﹝ 阎明 叔褒 ﹞同辞对曰:‘吾小人也。贪,馈之始至,惧其不足,故叹。’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诸葛恪传》:“明年春,復欲出军。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,同辞諫 恪,恪 不听。”《晋书·元帝纪》:“冠带之伦,要荒之众,不谋同辞者,动以万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