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张失志 [ shī zhāng shī zhì ]
形容举动慌乱,心神不定。
心灰意败 [ xīn huī yì bài ]
犹心灰意懒。灰心失望,意志消沉。
得不补失 [ dé bù bǔ shī ]
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。同“得不偿失”。
销神流志 [ xiāo shén liú zhì ]
消耗精神,丧失意志。
神魂失据 [ shén hún shī jù ]
神魂:神志;据:依托。形容神志失去常态。
得失相半 [ dé shī xiāng bàn ]
得失:得到与失去。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。即得失相当,不相上下。
神分志夺 [ shén fēn zhì duó ]
神:精神;夺:丧失。精神分散,志气丧失
当世得失 [ dāng shì dé shī ]
得失:指政治上的得志与失意。现世人们得意与挫败的不同境遇。
惘然如失 [ wǎng rán rú shī ]
惘然:失意的样子。心情迷惘,好像失落了什么东西似的
玩物丧志 [ wán wù sàng zhì ]
玩:玩赏;丧:丧失;志:志气。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。
交臂相失 [ jiāo bì xiāng shī ]
犹言交臂失之。比喻遇到了机会而又当面错过。
拔十失五 [ bá shí shī wǔ ]
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。
志骄气盈 [ zhì jiāo qì yíng ]
犹志骄意满。
人穷志不穷 [ rén qióng zhì bù qióng ]
穷:困厄。人的处境虽困厄,但志向却远大
成败得失 [ chéng bài dé shī ]
得:得利。失:失利。成功与失败,得到的与丢掉的。
失而复得 [ shī ér fù de ]
失:遗失,丧失。失去而又得到
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 [ shī zhī qiān lǐ,chà ruò háo lí ]
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
穷通得失 [ qióng tōng dé shī ]
穷:不得志;通:畅达。遭遇的坎坷与顺利,利益的得与失。指人生遭遇
怅然自失 [ chàng rán zì shī ]
怅然: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。形容神志迷乱,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。
失之千里 [ shī zhī qiān lǐ ]
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
遵而不失 [ zūn ér bù shī ]
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。
灰心丧气 [ huī xīn sàng qì ]
灰心:心如熄灭了的死灰;丧:失去。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,意志消沉。
忘怀得失 [ wàng huái dé shī ]
忘怀:不放在心上。不把利害得失放在心上。
顿足失色 [ dùn zú shī sè ]
顿足:跺脚。失色:因惊恐而变以脸色。形容十分惊慌。
道同契合 [ dào tóng qì hé ]
犹言道合志同。
【成语拼音】shī zhì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欠考虑;思虑不周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速则失志;不整,丧列。”杜预 注:“不思虑也。”
(二)、恍恍惚惚,失去神智。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纰漏》:“﹝ 任育长 ﹞自过 江,便失志……坐席竟,下饮,便问人云:‘此为茶?为茗?’觉有异色,乃自申明云:‘向问饮为热,为冷耳。’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四:“又或用术摄其魂,使他颠蹶狂谬,失志而死。”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梁生》:“二生固请,梁 始诺而呼女,甫出户,二生即迷惑失志,嗒然若丧。”
(三)、失意,不得志。战国 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长吏隳官,贤士失志,愁思无已。”汉 徐干《中论·爵禄》:“姦邪得愿,仁贤失志,於是则以富贵相詬病矣。”唐 韩愈《马厌谷》诗:“彼其得志兮不我虞,一朝失志兮其何如!”清 吴伟业《琵琶行》:“琵琶急响多 秦 声,对山 慷慨称入神。同时 渼陂 亦第一,两人失志遭迁謫。”
(四)、犹失节。元 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二折:“我和他离别了三年,我怎肯半星儿失志。我则道他不肯弃糟糠妇,他原来别寻了个女娇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