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贼见赃 [ ná zéi jiàn zāng ]
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。
贼喊捉贼 [ zéi hǎn zhuō zéi ]
做贼的人喊捉贼。比喻坏人为了自己逃脱,故意制造混乱,转移目标,把别人说成是坏人。
成者为王,败者为贼 [ chéng zhě wéi wáng bài zhě wéi zéi ]
成:完功,成就;贼:盗贼。指成功了就可以称王,失败了就被称为盗贼
赍粮藉寇 [ jī liáng jiè kòu ]
赍:资助;藉:同“借”;寇:贼寇。借给敌寇兵器,送给盗贼粮食。比喻做有利于敌人、坏人的事。
成王败贼 [ chéng wáng bài zéi ]
成功的人称王称帝,失败者沦为贼寇
贼皮贼骨 [ zéi pí zéi gǔ ]
指贼人肉体久受责罚,耐受性强。形容作贼已十分老练
曹社之谋 [ cáo shè zhī móu ]
社:曹之国社。后指灭亡他人国家的阴谋。
赍盗粮,借贼兵 [ jī dào liáng,jiè zéi bīng ]
赍:以物送人;兵:兵器,武器。送给盗贼粮食,借给盗贼武器。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
自相戕贼 [ zì xiāng qiāng zéi ]
戕贼:伤害,残害。自己人互相杀害
逆臣贼子 [ nì chén zéi zǐ ]
逆臣:叛乱之臣;贼子:忤逆之子。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。
贼头鬼脑 [ zéi tóu guǐ nǎo ]
偷偷摸摸、鬼鬼祟祟的样子。同“贼头鼠脑”。
国贼禄鬼 [ guó zéi lù guǐ ]
国贼:危害国家的坏人;禄:官吏的俸给。指危害国家的坏人及贪图禄位的鬼魅
清曹竣府 [ qīng cáo jùn fǔ ]
曹:官府。庄严肃静的官府
安忍残贼 [ ān rěn cán zéi ]
残贼:伤害、毁坏人的身心。安于做残酷狠毒的事情。
萧曹避席 [ xiāo cáo bì xí ]
萧曹:指汉高祖的丞相萧何、曹参;避席:起立离座,表示敬意。连萧何、曹参都要对他肃然起敬。比喻政治才能极大,超过前人。
贼臣逆子 [ zéi chén nì zǐ ]
指心怀异志、为奸作恶的人。同“贼臣乱子”。
借贼兵,赍盗粮 [ jiè zéi bīng,jī dào liáng ]
兵:兵器,武器;赍:以物送人。送给盗贼粮食,借给盗贼武器。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
弭盗安民 [ mǐ dào ān mín ]
弭:平息;安:稳定。平息盗贼,稳定民生
拿贼拿赃 [ ná zéi ná zāng ]
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。
贼头狗脑 [ zéi tóu gǒu nǎo ]
偷偷摸摸、鬼鬼祟祟的样子。同“贼头鼠脑”。
贼夫人之子 [ zéi fū rén zhī zǐ ]
贼:毁坏;夫:这,那。害了人家的儿子。对引导别人犯错误者的斥责
家贼难防 [ jiā zéi nán fáng ]
家里人作贼难以防范。比喻隐藏在内部的坏人不容易防范。
拿贼要赃,拿奸要双 [ ná zéi yào zāng,ná jiān yào shuāng ]
赃:赃物;奸:通奸。捉贼要有赃证,捉奸要有成双人证。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
认贼作子 [ rèn zéi zuò zǐ ]
佛家语,比喻错将妄想认为真实。同“认贼为子”。
狗盗鼠窃 [ gǒu dào shǔ qiè ]
像鼠狗那样的盗贼。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。
【成语拼音】zéi cáo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官署名。西汉 成帝 于尚书初置二千石主郡国事。东汉 光武帝 改以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、盗贼、词讼、罪法,亦称贼曹。《后汉书·何敞传》:“敞 备数股肱,职典贼曹,故欲亲至发所,以纠其变,而二府以为故事三公不与贼盗。”《通典·职官五》:“汉成帝 时,尚书初置二千石曹,主郡国二千石,又置三公曹,主断狱。后汉 光武,改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政,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、盗贼、词讼,罪法,亦谓之贼曹,重於诸曹。”
(二)、官名。东汉 太尉属官以及各郡县置贼曹,主盗贼事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岑晊》:“又以 张牧 为中贼曹吏。”后也泛称捕盗之官吏。唐 韩愈《寄卢仝》诗:“嗟我身为赤县令,操权不用欲何俟?立召贼曹呼伍伯,尽取鼠辈尸诸市。”明 姚士粦《见只编》卷中:“宪副 金坛 于公 备兵 大名 日,下令捕一大盗,部内贼曹诸捕,率以督限笞困。”
(三)、特指兵部。明 陈子龙《感怀》诗之七:“圣明依重惟金部,海内经营恃贼曹。”
(四)、贼众;匪类。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一六引 后蜀 周珽《儆诫录·开照寺盗》:“寺元有 释迦 藕丝袈裟,为千载之异物也,贼曹分取,与其妻拆而易之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十八回:“诗曰:保正缘何养贼曹,押司纵贼罪难逃。”清 黄遵宪《京乱补述》诗之三:“举国成狂病,羣官作贼曹;驴王兼狗相,踊跃喜同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