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具神生 [ xíng jù shén shēng ]
形:形体;神:精神。人的形体具备,精神随之产生。
发策决科 [ fā cè jué kē ]
策:策问;科:等第。拆阅策问题目,以决定录取。旧指应试取中。
科头袒体 [ kē tóu tǎn tǐ ]
科头:不戴帽子;袒:裸露。不戴帽子,袒露身体。形容傲慢不羁的神态
年谊世好 [ nián yì shì hǎo ]
年谊: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;世好:两家世代友好。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。
插科打诨 [ chā kē dǎ hùn ]
科: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;诨:诙谐逗趣的话。戏曲、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。
科头箕踞 [ kē tóu jī jù ]
科头:不戴帽子;箕踞:两腿分开而坐。不戴帽子,席地而坐。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。
谑笑科诨 [ xuè xiào kē hùn ]
谑笑:滑稽可笑;科诨:以动作、表情引人发笑。指情节滑稽逗人发笑的闹剧动作
独具只眼 [ dú jù zhī yǎn ]
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。形容眼光敏锐,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。
科头徒跣 [ kē tóu tú xiǎn ]
见“ 科頭跣足 ”。
一穷二白 [ yī qióng èr bái ]
穷:指物质基础差;白:指文化和科学落后。比喻基础差,底子薄。
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 [ bǎi huā qí fàng,bǎi jiā zhēng míng ]
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。
发科打趣 [ fā kē dǎ qù ]
科:古戏曲用语;打趣:用诙谐的言语凑趣助兴。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人发笑或拿人开玩笑
科头箕裾 [ kē tóu jī jū ]
科头:不戴帽子;裾:通“倨”,傲慢;箕裾:两腿分开而坐。不戴帽子,席地而坐。形容不拘礼法
独具匠心 [ dú jù jiàng xīn ]
匠心:巧妙的心思。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。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。
金科玉臬 [ jīn kē yù niè ]
臬,标准,法式。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。现比喻必须遵守、不能变更的信条。同“金科玉律”。
桂折一枝 [ guì zhē yī zhī ]
比喻登科及第。
朱衣使者 [ zhū yī shǐ zhě ]
指科举考试官。
屡试不第 [ lǚ shì bù dì ]
第:科第,科举考中者的等第。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取。
撮科打哄 [ cuō kē dǎ hòng ]
犹言插科打诨。戏曲、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。
敲门砖 [ qiāo mén zhuān ]
敲门的砖石,门敲开后就被抛弃。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。
风檐刻烛 [ fēng yán kè zhú ]
风檐:科举时代的考场。指科举时代考场寒冷,时间紧迫,十分艰苦
科第出身 [ kē dì chū shēn ]
同“ 科甲出身 ”。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到了 如海 ,便從科第出身,雖係世禄之家,却是書香之族。”
科头裸身 [ kē tóu luǒ shēn ]
谓光头露体。 明 王世懋 《二酉委谭》:“余性不耐冠帶,暑月尤甚……婦爲具湯沐,便科頭裸身赴之。”
奋发图强 [ fèn fā tú qiáng ]
图:谋求。振作精神,以求强盛。
白蜡明经 [ bái là míng jīng ]
白蜡:比喻光秃空白。明经: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。比喻屡试不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