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急火燎 [ huǒ jí huǒ liáo ]
犹火烧火燎。
烟熏火燎 [ yān xūn huǒ liǎo ]
烟和火熏烤,比喻酷热或干燥
向火乞儿 [ xiàng huǒ qǐ ér ]
向火:烤火;乞儿:乞丐。近火取暖的气丐。比喻趋炎附势的人。
探汤蹈火 [ tàn tāng dǎo huǒ ]
犹言赴汤蹈火。比喻不怕任何艰险。
十变五化 [ shí biàn wǔ huà ]
指变化多端。
以火救火 [ yǐ huǒ jiù huǒ ]
用火来救火灾。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,不但无益,反而有害。
束缊请火 [ shù yùn qǐng huǒ ]
束缊:束一扎可烧的大麻为火把;请火:借火。搓麻为引火绳,向邻家讨火。比喻求助于人。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。
火光烛天 [ huǒ guāng zhú tiān ]
火光把天都照亮了。形容火势极大(多指火灾)。
钻燧取火 [ zuān suì qǔ huǒ ]
燧:火石。钻打火石取火。原始人类取火的方式
星桥火树 [ xīng qiáo huǒ shù ]
火树:火红的树。形容灿烂绚丽的焰火或灯火
无明火起 [ wú míng huǒ qǐ ]
无明火:怒火。形容发怒
燎原之火 [ liáo yuán zhī huǒ ]
燎原:火烧原野。大火。比喻气势壮大的群众运动
束缊乞火 [ shù yùn qǐ huǒ ]
束缊:束一扎可烧的大麻为火把;乞火:借火。搓麻为引火绳,向邻家讨火。比喻求助于人。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。
烟火之警 [ yān huǒ zhī jǐng ]
烟火:烽火。烽火的警报。指发生战事
烽火连年 [ fēng huò lián nián ]
烽火: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。比喻战火或战争。指战火连年不断。
火烛小心 [ huǒ zhú xiǎo xīn ]
火烛:泛指能起火的东西。原指谨防失火。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。
熯天炽地 [ hàn tiān chì dì ]
形容火势极猛。
变生意外 [ biàn shēng yì wài ]
变:变化。指意外发生变故
烽火相连 [ fēng huǒ xiāng lián ]
烽火: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。指边防常抓不懈,比喻战火不断。
救火投薪 [ jiù huǒ tóu xīn ]
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。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,不但解决不了问题,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。
银花火树 [ yín huā huǒ shù ]
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。
抱火厝薪 [ bào huǒ cuò xīn ]
厝:同“措”,置放。薪:柴火。把火放在柴草底下。比喻危机即将出现。
无明业火 [ wú míng yè huǒ ]
指怒火。
香火缘 [ xiāng huǒ yuán ]
香火: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。指彼此契合
时移俗易 [ shí yí sú yì ]
移:变动;易:改换。时代变了,社会风气也变了。
【成语拼音】biàn huǒ
【成语解释】相传古代钻木取火,一年之中,随着季节的变换,取火的木材也相应变换,称“变火”。语出《周礼·夏官·司爟》:“司爟掌行火之政令,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”。郑玄 注:“郑司农 説以 鄹子 曰:‘春取榆柳之火,夏取枣杏之火,季夏取桑柘之火,秋取柞楢之火,冬取槐檀之火。’”贾公彦 疏:“火虽是一,四时以木为变,所以禳去时气之疾也”。孙诒让 正义:“谓五时各以其木为燧,钻以取火。《庄子·外物篇》云‘木与木相摩则然’是也。”《隋书·王劭传》:“﹝ 王劭 ﹞曰:‘臣谨案《周官》,四时变火,以救时疾。明火不数变,时疾必兴。圣人作法,岂徒然也……伏愿远遵先圣,於五时取五木以变火,用功甚少,救益方大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