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不累味:吃饭不用两道菜肴。指饮食节俭。同“食不二味”。
食不兼味:吃饭不用两道菜肴。指饮食节俭。同“食不二味”。
无声无息:没有声音,没有气味。比喻没有名声,不被人知道。
死记硬背:指不用理解力去使用记忆力而一味死板地背诵书本
含英咀华:咀:细嚼,引伸为体味;英、华:这里指精华。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。
酸咸苦辣:指各种味道。比喻幸福、痛苦等各种境遇。同“酸甜苦辣”。
晚食当肉:饿了再吃,味道就象吃肉一样。后泛指不热衷名利。
津津有味:津津:兴趣浓厚的样子。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。
一挥九制: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。指文思敏捷。
弃之可惜,食之无味:指抛弃觉得可惜,但吃起来没有味道。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
美味佳肴:指上等的、第一流的食品,精致可口的饭菜或味道鲜美的食品
佳肴美味:指上等的、第一流的食品,精致可口的饭菜或味道鲜美的食品
甜酸苦辣:指种种不同的味道。常用以比喻生活上的种种遭遇和复杂感受。
画符念咒:道士画符箓、念咒语。比喻写字、念书今人难以索解。
不知肉味: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,因而辨不出肉味。后形容专心学习,吃东西辨不出味道。也形容生活困难,无…
一镬之味:镬:无足的鼎,古代烹煮用的器物。尝一点就知道全鼎食物的味道。比喻从已知的一部分,可以推知全部…
佳肴美馔:馔:食物。指上等的、第一流的食品,精致可口的饭菜或味道鲜美的食品
不可言宣:言:言语;宣:发表,表达。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(用在说事物的奥妙、味道)。
如食哀梨:哀梨:传说哀仲家的梨,味道很好。好像吃到哀梨一样。比喻言辞、文章浏爽利。
源头活水:原比喻读书越多,道理越明。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。
右军习气:右军: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,曾任右军将军,世称王右军。比喻一味摹拟古人,不能自创一格。
一本正经: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。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,郑重其事。有时含讽刺意味。
尝鼎一脔: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;脔:切成块的肉。尝鼎里一片肉,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。
微言大义:微言: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;大义:本指经书的要义,后指大道理。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。
违世絶俗:同“違時絕俗”。 宋 陈师道 《上苏公书》:“ 謝公 江海之士,違世絶俗乃其常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