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再衰三竭(zaishuaisanjie)
成语繁体:再衰三竭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竭:尽。指力量一再消耗,已经衰减耗竭。
成语出处: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希特勒已到再衰三竭之时,他对斯大林格勒、高加索两处的进攻已经失败。 ◎毛泽东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》
成语用法:作定语;含贬义
成语易错:衰,不能写作“哀”。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希特勒已到再衰三竭之时,他对斯大林格勒、高加索两处的进攻已经失败。(毛泽东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》)
英文翻译:be nearing exhaustion
再衰三竭,成语,作定语;含贬义,形容军队逐渐丧失了开始时的锐气,战斗力越来越弱。出处: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左氏再衰三竭之言,其注脚也。
敌人已到了再衰三竭的时候,即将全面崩溃。
反观己方,正是验证了一鼓作气,再衰三竭之理。
因为输了前两局,小牛队再衰三竭,已无力应战了。
敌人已到再衰三竭之时;他们对两处高地的进攻已经失败。
再过一会,楚昭南已是再衰三竭,易兰珠运剑如风,短剑倏翻。
不注意劳逸结合,高强度的连续工作,使他饱尝到了再衰三竭的滋味。
希特勒已到再衰三竭之时,他对斯大林格勒、高加索两处的进攻已经失败。
或声手俱发,喧哗噪扰,色类不定,次措无己,再衰三竭,锐气已朽,登轼望逸,其乱可取也。
索德罗斯能够斩断一切的剑面对千万层如梦如幻的云气,只能一鼓作气,再衰三竭,不多时便被消耗得干干净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