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竭泽而渔(jiezeeryu)
成语繁体:竭澤而漁
成语语法:偏正式成语
成语解释:泽:池、湖。掏干了水塘捉鱼。比喻取之不留余地,只图眼前利益,不作长远打算。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。
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?而明年无鱼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成语正音:竭,不能读作“jiē”或“hè”。
成语易错:渔,不能写作“鱼”。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另外的错误观点,就是不顾人民困难,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,竭泽而渔,诛求无已。
五笔打字:UIDI
反义词:从长计议
英文翻译:lit. to drain the pond to get at the fish (idiom); fig. 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
春秋时期,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,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。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。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,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,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,打仗还是要靠实力。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,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。他说:“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?”。
竭泽而渔,抽干池水,捉尽池鱼。比喻目光短浅,只顾眼前利益,不顾长远打算。语出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,而明年无鱼。”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焚林而田,竭泽而渔。” 高诱 注:“竭泽,漏池也。”《明史·文震孟传》:“徐议濬财之源,毋徒竭泽而渔。”
焚林而田,竭泽而渔。
做事不能竭泽而渔,要考虑后果。
用流刺网捕鱼,就是在竭泽而渔!
若竭泽而渔,则蛟龙也不能生存了。
做事得留有余地,竭泽而渔是不行的。
勿竭泽而渔。勿杀鸡取卵。勿舍本逐末。
对出土文献更是爬罗剔抉,竭泽而渔。
他对出土文献更是爬罗剔抉,竭泽而渔。
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,而明年无鱼。吕不韦
杀鸡取卵,竭泽而渔,都是很愚蠢的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