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三老五更(sanlaowugeng)
成语繁体:三老五更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,以尊养老人。
成语出处: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遂设三老五更,群老之席位焉。”《乐记》:“食三老五更于大学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例句:相传古代统治者设,以尊养老人。
英文翻译:venerable elders of the country, treated with special honours
三老五更,成语,典故名,典出《礼记注疏》卷二十〈文王世子〉。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,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。
后数为三老五更。
亲扶三老五更,袒而割牲,跪而进之。
古代帝王接养三老、五更,以示仁惠。
释义古代帝王接养三老、五更,以示仁惠。
于是养三老五更于明堂、国老庶老于阶下。
到了宋代,礼敬三老五更的仪节大量省略了。
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,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。
释义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,以尊养老人。
所以天子也往往尊礼三老五更,往往以年老大臣为之。
依照古礼,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,不仅要跪拜,还亲自割牲、执酱、执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