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通商惠工(tongshanghuigong)
成语繁体:通商惠工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通商:便利各地货物交流;惠:给人以好处。使贸易畅通,给工商业者带来好处。
成语出处: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“务材训农,通商惠工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褒义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日后战乱停止,我将使国家轻摇薄赋,吏治清明,兴学校,奖农桑,通商惠工。 ◎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三十六章
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经济管理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日后战乱停止,我将使国家轻摇薄赋,吏治清明,兴学校,奖农桑,通商惠工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三十六章)
务材训农,通商惠工。
通商惠工,民生国计。
务财训农,通商惠工,敬教劝学。
主张通商惠工,扶持商贾,流通货币。
抚集流散,通商惠工,山阳遂为重镇。
文公在位期间,节约训农,通商惠工,劝学任能,力求恢复。
县内知名人士都把他当作知己,百姓称他是通商惠工、淳化民风的好父母官。
柔为之画市井,定民居,置官廨,引泉入城,疏沟渠以泻卑湿,通商惠工,遂致殷富。
同时大量的民间贸易充斥其中,因此它又有调剂余缺、通商惠工等经济功能。
而又虑国用难继也,上下一心,同力合作,开矿制器,通商惠工,不惮远涉重洋以趋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