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良莠不齐(liangyoubuqi)
成语繁体:良莠不齊
成语语法:主谓式成语
成语解释:莠:狗尾草,很象谷子,常混在禾苗中。好人坏人都有,混杂在一起。
成语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六回:“且说彼时捐例大开,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,其中鱼龙混杂,良莠不齐。”
成语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兼之人品良莠不齐,诚恐因逸生事。 ◎太平天国·洪秀全《整顿属员诏》
成语用法:作谓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正音:莠,不能读作“xiù”。
成语易错:莠,不能写作“秀”。
成语辨析:良莠不齐和“参差不齐”都有不整齐的意思。但良莠不齐是指好人坏人都有;混在一起;“参差不齐”是指长短高低大小不一;当指人时是指水平不一。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兼之人品良莠不齐,诚恐因逸生事。(太平天国 洪秀全《整顿属员诏》)
五笔打字:YAGY
近义词:混淆是非 良莠不分 犬牙交错 鱼龙混杂 混淆视听 参差不齐
反义词:泾渭分明
英文翻译:good and bad people intermingled
明朝时期,田艺蘅《留青札记》中记载:元朝时称人以郎、官、秀为等第,“秀”是最高级别,“郎”是最下的,至明朝时称鄙人为“不郎不秀”,是指不高不下。良莠不齐就是不郎不秀,称那些高不成、低不就的人。
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,混杂在一起。适用对象只能是人,侧重于品质,不能用于形容水平、成绩等,现在也可以用于产品、市场等好坏事物混杂在一起。出自清朝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六回:“且说彼时捐例大开,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,其中鱼龙混杂,良莠不齐。”
当然,房地产也良莠不齐。
剩余的市场则良莠不齐。
这些分配给你的下线良莠不齐。
他们同出少林,但武功却良莠不齐。
这批学员良莠不齐,要因材施教才行。
然而现在中国的创新市场上良莠不齐。
考生的考研作文不良莠不齐,景象万千。
棕垫名目繁多、良莠不齐,其中暗藏猫腻。
现在的影视界可谓是鱼龙混杂,良莠不齐。
中国的“支柱”良莠不齐,而且一些还不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