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唇焦口燥(chunjiaokouzao)
成语繁体:唇焦口燥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焦:干。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。
成语出处: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公然抱茅入竹去,唇焦口燥呼不得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状语;形容费尽口舌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他说得,可是没多少人能听懂。
英文翻译:One's lips and mouth are parched.
唇焦口燥呼不得,归来倚仗自叹息。
公然抢茅入竹去,唇焦口燥呼不得。
唇焦口燥呼不得,归来倚杖自叹息。
公然抱茅入竹去,唇焦口燥呼不得。
他说得唇焦口燥,可是没多少人能听懂。
公然抱茅入竹去,唇焦口燥呼不得,归来倚杖自叹息。
公然抱茅入竹去,唇焦口燥呼不得,归来倚仗自叹息。
他很执着,唇焦口燥,颠沛流离,像个无家可归的流浪狗。
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止不住,只好回来,拄着拐杖,自己叹息。
证见大便不通,小便赤涩,身热面赤,唇焦口燥,肠胃胀闷,喜冷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