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似是而非(sishierfei)
成语繁体:似是而非
成语语法:紧缩式成语
成语解释:似:象;是:对;非:不对。好象是对的,实际上不对。
成语出处: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;材与不材之间,似之而非也。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孔子曰:‘恶似而非者,恶莠,恐其乱苗也。’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
成语正音:似,不能读作“shì”。
成语易错:是,不能写作“事”。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于是,在他讲演的时候,他就用他的一口似是而非的北京话,在讲坛上大谈起来。
五笔打字:WJDD
英文翻译:be apparently true but really wrong; specious
战国时期,庄子带学生游学各地,见伐木工人砍树问为什么不去砍大树,工人说因为它已没有用处了。到了朋友家,仆人问杀鸡的事,主人说杀不会打鸣的鸡。庄子对学生说:“应该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,似是而非,这样才谁也抓不住把柄。”。
好像是对的,实际上不对。指事物似真而实假,或似正确而实错误,也指似针对此实针对彼。
她用似是而非的话骗人。
她的话,听起来似是而非的。
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论点。
一切事情都变得似是而非了。
这是一个很似是而非的情景。
他的话似是而非,叫人摸不着头脑。
似是而非及异端邪说被视为真理。
这些道理似是而非,根本经不起推敲。
这些话实际上毫无根据,似是而非的。
这导致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怪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