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举棋不定(juqibuding)
成语繁体:舉棋不定
成语语法:补充式成语
成语解释:拿着棋子,不知下哪一着才好。比喻犹豫不决,拿不定主意。
成语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藕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对于“逃匿”震南村中,拒不从命的小小的胡杏,他们却是举棋不定。 ◎欧阳山《苦斗》七十八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成语正音:不,不能读作“bú”。
成语易错:棋,不能写作“其”。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对于“逃匿”震南村中,拒不从命的小小的胡杏,他们却是举棋不定。(欧阳山《苦斗》七十八)
五笔打字:ISGP
近义词:悬而未决 迟疑不决 顾虑重重 当断不断 游移不定 犹豫不定 犹豫不决 优柔寡断 首鼠两端 犹豫再三
反义词:坚韧不拔 破釜沉舟 坚忍不拔 毫不迟疑 孤注一掷 死心塌地 当机立断 毫不动摇 斩钉截铁 破釜焚舟
英文翻译:hesitate about(or over)what move to make
春秋时期,卫国人宁殖将国君卫献公驱逐,另立公孙剽为国君。临终前嘱咐儿子宁喜去齐国接回卫献公。宁喜去看望了卫献公表示愿意帮他回国。大夫大叔仪事后对宁喜说:“你这样举棋不定会招致大祸的。”卫献公回国后就杀了宁喜。
举棋不定, jǔ qí bú dìng,出自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。”意思是下棋的时候拿着棋子,不知该如何下。比喻做事情的时候有很多顾忌,犹豫不决。
他似乎举棋不定。
黄润乾举棋不定。
且举棋不定,前哲所戒。
头几天会举棋不定,不过
陈胜兵败,张良举棋不定。
孟尧举棋不定,取舍两难。
她对于离婚一直举棋不定。
张乐行举棋不定,愁眉不展。
但是目前,他仍然举棋不定。
小说结束时他还在举棋不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