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闻过则喜(wenguozexi)
成语繁体:聞過則喜
成语语法:紧缩式成语
成语解释:过:过失;则:就。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,表示欢迎和高兴。指虚心接受意见。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成语易错:闻,不能写作“文”。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宋 陆九渊《与傅全美书》:“故其闻过则喜,知过不讳,改过不惮。”
五笔打字:UFMF
近义词:改过自新 知过必改 知错就改 从谏如流 从善如流 洗心革面 严于律己
英文翻译:be glad when told of one's own errors; feel happy when told of one's errors
战国时期,孟子对他的弟子们谈到勇于接受批评的问题时,举出历史上三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,即子路、禹和舜。春秋时鲁国人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,他为人诚实,刚直好勇,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时,他虚心接受并且十分高兴。
过:过失;则:就。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,表示欢迎和高兴。指虚心接受意见。
闻过则喜,古人所尚。
闻过则喜,知过必改。
见贤思齐,闻过则喜。
吕岱知人善用,闻过则喜。
晏子虚怀若谷,闻过则喜。
闻过则喜,知过不讳,改过不惮。
不仅闻过则喜,还要闻过则改。
孔子称赞说:子路好勇,闻过则喜。
孔子经常称赞:子路好勇,闻过则喜。
孔子曾称赞说:子路好勇,闻过则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