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脱颖而出(tuoyingerchu)
成语繁体:脫穎而出
成语语法:偏正式成语
成语解释:颖:尖子。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。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。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使遂早得处囊中,乃脱颖而出,非特其末见而已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经过艰苦努力,他的学习成绩终于在全班脱颖而出。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
成语正音:而,不能读作“ěr”。
成语易错:颖,不能写作“影”。
成语辨析:脱颖而出和“锋芒毕露”都可形容人才能全部暴露。脱颖而出偏重于“出”;即显露;指原来显得并不突出;被重用之后;才显露才能;而“锋芒毕露”偏重于“毕露”;即才能完全显露。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经过艰苦努力,他的学习成绩终于在全班脱颖而出。
五笔打字:EXDB
英文翻译:to reveal one's talent (idiom); to distinguish oneself; to rise above others
脱颖而出一词与毛遂自荐的典故相关。颖;尖子,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,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。毛遂在自荐的时候遭平原君拒绝,平原君以锥子和布袋作喻,说毛遂没有能耐,毛遂则继续以锥子之喻反驳,后来毛遂得以跟随,果真起到重要作用。毛遂,春秋时期薛国(今属山东省滕州市)人,死后葬于今天的滕州市官桥镇火车站所在地,后因民国年间修津浦铁路迁至官桥火车站西,并有王学仲题写“毛遂之墓”。相传毛遂仓口(今南沙河镇仓口村一带,春秋时期属滕国)人,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,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。公元前257年,他自荐出使楚国,促成楚、赵合纵,声威大振,并获得了“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”的美誉。
优秀选手脱颖而出。
于是,拉莫得以脱颖而出。
在集体面试中脱颖而出。
但是渐渐地,他脱颖而出。
等一大批书画家脱颖而出。
项目团队中,让您脱颖而出。
脱颖而出,正式踏入演艺圈。
专家严格的考试,脱颖而出。
他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的。
有什么方法可以脱颖而出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