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卧薪尝胆(woxinchangdan)
成语繁体:臥薪嘗膽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薪:柴草。睡觉睡在柴草上,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。形容人刻苦自励,发奋图强。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越王勾路反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也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,必须卧薪尝胆,刻苦训练。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
成语正音:尝,不能读作“cánɡ”。
成语易错:薪,不能写作“新”。
成语辨析:卧薪尝胆和“发愤图强”都有决心奋斗;谋求富强的意思。但卧薪尝胆含有刻苦自励的意思;它形象而典雅;而“发愤图强”只是浅显的陈说。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,必须卧薪尝胆,刻苦训练。
五笔打字:AAIE
近义词:奋发图强 自强不息 宵衣旰食 忍辱负重 励精图治 发愤图强 坐薪悬胆 坐薪尝胆 含垢忍辱 饮胆尝血
英文翻译:lit. to lie on firewood and taste gall (idiom); fig. suffering patiently, but firmly resolved on revenge
春秋时期,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。越国被吴国打败,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。后来,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,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。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,夜里躺在柴草上,面对苦胆。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。总扪心自责: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?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,经过十年发展生产,积聚力量,又经过十年练兵,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,灭掉了吴国。
卧薪尝胆出自苏轼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卧薪尝胆后演变为成语,形容人刻苦自励,立志雪耻图强,最后果真可以苦尽甘来。
卧薪尝胆: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终于打败了吴国,重建越国。
卧薪尝胆,宵衣旰食。
卧薪尝胆,苦出后劲。
人囚西牢,卧薪尝胆。
勾践思绪万千,他想卧薪尝胆,他对夫差一诺千金地卧薪尝胆。
要卧薪尝胆,奋发图强。
或卧薪尝胆;居安思危。
勾践卧薪尝胆,谋复国。
他卧薪尝胆,图谋报复。
从此日复一日,卧薪尝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