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不识一丁(bushiyiding)
成语注音:ㄅㄨˋ ㄕˊ ㄧ ㄉㄧㄥ
成语简拼:BSYD
成语繁体:不識一丁
成语语法:动宾式成语
成语解释: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·张弘靖传》:“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而云古无类书,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。 ◎清·平步青《霞外捃屑》卷七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文化水平低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而云古无类书,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。(清 平步青《霞外捃屑》卷七)
反义词:学富五车
英文翻译:be completely illiterate; do not know the simplest character
唐朝幽州节度使张弘靖的部将韦雍和张宗厚经常在一起喝酒,那时天下太平,边关没有战事,这些将士没有事做。他们感慨:“如今天下太平,练武不如练文,你们能拉满两石的弓,还不如识一个字”。由于“个”与“丁”接近演变而成。
不识一丁(bù shí yī dīng):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。出自 《旧唐书·张弘靖传》。
家贫,岁十九,不识一丁。
村夫不识一丁,愚者岂无一得。
温育仁不识一丁,以家赀而首拔。
别看他衣冠楚楚,实际上不识一丁。
他不识一丁怎么能当人家师傅那。
她的丈夫闻讯赶过来,他同样不识一丁,一副茫然无措的样子。
盖此语为著文字,而不修行者戒也;非为不识一丁者,立赤帜也。
白首相看,不下堂者必不识一丁,博古者未必占便宜,然女校书最堪供役。
骂魏忠贤不识一丁,魏忠贤命以铁钉钉之,又使他穿绵衣,以沸汤浇之,顷刻皮肤卷烂,赤肉满身。
周宗建骂魏忠贤不识一丁,魏忠贤命以铁钉钉之,又使他穿绵衣,以沸汤浇之,顷刻皮肤卷烂,赤肉满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