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挖肉补疮(waroubuchuang)
成语注音:ㄨㄚ ㄖㄡˋ ㄅㄨˇ ㄔㄨㄤ
成语简拼:WRBC
成语繁体:挖肉補瘡
成语语法:连动式成语
成语解释:比喻只顾眼前,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。
成语出处:唐·聂夷中《咏田家》诗:“二月卖新丝,五月粜新谷;医得眼前疮,剜却心头肉。”
成语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谓语;含贬义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郭沫若《万引》:“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,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。”
英文翻译:to cut one's flesh to cover a sore (idiom); faced with a current crisis, to make it worse by a temporary expedient
挖肉补疮,比喻只顾眼前,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。
其后必须继续地挖肉、补疮伤口永远在起灭交替著。
金城银行出现大面积亏空,股东挖肉补疮应对挤兑。
他也是个小老板,头寸兜勿转挖肉补疮是家常便饭。
如果你在数学课上准备英语考试,那好比是挖肉补疮。
泰国人只得拿出最后一招,来个挖肉补疮,实行浮动汇率。
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继续给你转移,但这也只是挖肉补疮。
如果你在英语课堂上准备数学考试,那就好比是挖肉补疮。
这是不折不扣的挖肉补疮和拆东墙补西墙,建一处破坏另一处。
有的学校还挖肉补疮,砍掉几个系,以便省出经费支付必要的楼房维修。
灵媒确实有其作用,而这种作用的帮助,不过是挖肉补疮式的临时救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