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补阙拾遗(buqueshiyi)
成语注音:ㄅㄨˇ ㄑㄩㄝ ㄕˊ ㄧˊ
成语简拼:BQSY
成语繁体:補闕拾遺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阙:通“缺”,缺失。拾遗:补录遗漏。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圣王将举大事,必崇三讯之法,朝置谏官以匡大理,疑承弼以补阙拾遗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其次扬清激浊,能补阙拾遗。 ◎《明史·孙磐传》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指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其次扬清激浊,能补阙拾遗。(《明史 孙磐传》)
英文翻译:cornpensate forthe shortage and leakage
补阙拾遗( bǔ quē shí yí )、阙:通“缺”,缺失。补阙:.匡补君王的缺失,引申为弥补缺漏。拾遗:补录遗漏。 有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之意。
有陈初建,诏为史官,补阙拾遗,心识口诵。
不应一代名流,都忘此事,留待数百年后,始补阙拾遗。
先帝寝疾弥年,体疲膳少,虽神照无亏,而虑有失德,补阙拾遗,责在左右。
兵科:明设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科给事中,掌规谏,补阙拾遗,稽查六部百司之事。
以他的笔去补阙拾遗,而又要不失中庸之道,这真是一件困难而又痛苦的工作。
是日,谏议、给事、补阙、拾遗并归门下省共议:砺资历甚浅,人望素轻,遽领节旄,恐非允当。
奏言:人才有能有不能,如使臣补阙拾遗以辅盛德,明善正失以平庶政,举直措枉以正大臣,臣虽不才,敢不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