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翘足而待(qiaozuerdai)
成语注音:ㄑㄧㄠˊ ㄗㄨˊ ㄦˊ ㄉㄞˋ
成语简拼:QZED
成语繁体:翹足而待
成语语法:偏正式成语
成语解释:踮起脚等待。比喻很快就能实现。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大臣内叛,诸侯外反,亡,可翘足而待也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政出圣主,天下太平,可翘足而待也。 ◎《后汉书·陈球传》
成语用法:作谓语;比喻很快就能实现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政出圣主,天下太平,可翘足而待也。(《后汉书 陈球传》)
英文翻译:also pr.; to expect in a short time (idiom)
跷足而待,汉语四字成语,拼音:qiáo zú ér dài意为举起脚跟即可等待到。比喻很快就能实现。出自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
若不用药立止其血,危可翘足而待。
政出圣主,天下太平,可翘足而待也。
大臣内叛,诸侯外反,亡可翘足而待也。
蓝衣少年考虑再三,留在原地翘足而待。
凡百臣庶以为太宗之理,可翘足而待也。
超食已尽,不降当走,可翘足而待,成擒物也。
既奉宣传,相顾失色,以其危亡可翘足而待也。
且耕且战,收复河、陇二十余州,可翘足而待也。
博学高才之士不乏其人,治化之隆,如可翘足而待也。
这个广告一打出去,货物供不应求的局面定可翘足而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