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虫得失 [ jī chóng dé shī ]
象鸡啄虫,人缚鸡那样的得失。比喻微小的得失,无关紧要。
木鸡养到 [ mù jī yǎng dào ]
木鸡:善斗的鸡,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。形容功夫到家。
牝鸡司晨 [ pìn jī sī chén ]
母鸡报晓。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。
牝鸡司旦 [ pìn jī sī dàn ]
母鸡报晓。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。同“牝鸡司晨”。
牝鸡无晨 [ pìn jī wú chén ]
牝:雌性的。雌鸡不报晓。比喻妇女不掌握政权
缚鸡之力 [ fù jī zhī lì ]
捆鸡的力量。比喻体弱无力。
呆如木鸡 [ dāi rú mù jī ]
呆得象木头鸡一样。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。
呆似木鸡 [ dāi sì mù jī ]
呆得象木头鸡一样。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。
牝鸡牡鸣 [ pìn jī mǔ míng ]
母鸡报晓。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。同“牝鸡司晨”。
独鹤鸡群 [ dú hè jī qún ]
一只鹤站在鸡群中。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。
林林总总 [ lín lín zǒng zǒng ]
林林:众多的样子;总总:众多而杂乱的样子。形容众多。
鸡鸣而起 [ jī míng ér qǐ ]
鸡叫时就起床。形容勤奋不怠。
鹤立鸡群 [ hè lì jī qún ]
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。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。
杀鸡炊黍 [ shā jī chuī shǔ ]
黍:黍子,小米。杀鸡作黍饭。指盛情款待宾客
茂林修竹 [ mào lín xiū zhú ]
修:长。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。
狗盗鸡啼 [ gǒu dào jī tí ]
比喻具有微末技能。同“狗盗鸡鸣”。
戴鸡佩豚 [ dài jī pèi tún ]
戴雄鸡形的帽子,佩野猪形的饰物。雄鸡野猪皆好斗,古时以冠带像其形,表示好勇。
山鸡舞镜 [ shān jī wǔ jìng ]
山鸡对镜起舞。比喻自我欣赏。
手无缚鸡之力 [ 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 ]
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。形容身体弱、力气小。
呆若木鸡 [ dāi ruò mù jī ]
呆:傻,发愣的样子。呆得象木头鸡一样。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。
卓立鸡群 [ zhuó lì jī qún ]
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。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。
山鸡映水 [ shān jī yìng shuǐ ]
山鸡映水起舞。比喻自我欣赏
鸡犬不安 [ jī quǎn bù ān ]
形容骚扰得厉害,连鸡狗都不得安宁。同“鸡犬不宁”。
如嚼鸡肋 [ rú jiáo jī lèi ]
鸡肋:鸡的肋骨。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
只鸡樽酒 [ zhī jī zūn jiǔ ]
指简单的酒菜。同“只鸡斗酒”。
【成语拼音】jī lín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亦作“鷄林”。指佛寺。唐 王勃《晚秋游武担山寺序》:“鸡林俊赏,萧萧鷲岭之居。”蒋清翊 注引《佛尔雅》:“鸡头摩寺,谓之鸡园……昔有野火烧林,林中有雉,入水渍羽,以救其焚。”
(二)、古国名。即 新罗。东汉 永平 八年(公元65年),新罗 王夜闻 金城 西 始林 间有鸡声,遂更名 鸡林。唐 杨夔《送日东僧游天台》诗:“迴首 鸡林 道,唯应梦想通。”清 孔尚任《<桃花扇>本末》:“每宴必命家姬奏《桃花扇》……盖不知何人传入。或有 鸡林 之贾耶?”
(三)、指 新罗 附近的国家和地区。五代 齐己《送僧归日本》诗:“却忆 鸡林 本师寺,欲归还待海风吹。”清 赵翼《王梦楼挽诗》:“生有笙歌矜马帐,死犹诗句在 鸡林。”自注:“君少时随册使封 琉璃王。”
(四)、指 鸡林 贾。宋 姜夔《白石诗话》:“一家之语,自有一家之风味……模倣者语虽似之,韵亦无矣。鷄林 其可欺哉!”清 吴伟业《画中九友》诗:“至尊含笑黄金投,残膏剩馥 鸡林 求。”参见“鸡林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