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榜安民 [ chū bǎng ān mín ]
榜:官府告示。张贴告示,安抚百姓
改名易姓 [ gǎi míng yì xìng ]
改换原来的姓名。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。同“改名换姓”。
异姓骨肉 [ yì xìng gǔ ròu ]
骨肉:血缘关系相同的人。虽然不同姓但像骨肉兄弟一样亲近
变姓埋名 [ biàn xìng mái míng ]
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,不让别人知道
视人如子 [ shì rén rú zǐ ]
形容帝王、官吏爱护百姓。同“视民如子”。
为民请命 [ wèi mín qǐng mìng ]
请命:请示保全生命。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,提出要求。
水失鱼犹为水 [ shuǐ shī yú yóu wéi shuǐ ]
没有鱼的水仍然是水。比喻没有君主的百姓仍然是百姓,而失掉百姓的君主,则不成其为君主。
路叟之忧 [ lù sǒu zhī yōu ]
指百姓的疾苦。
弃子逐妻 [ qì zǐ zhú qī ]
弃:抛弃;逐:驱赶。抛弃子女赶走妻子。形容百姓生活困苦,妻离子散
羽旄之美 [ yǔ máo zhī měi ]
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
埋名隐姓 [ mái míng yǐn xìng ]
隐:隐瞒。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,不让别人知道
与民同乐 [ yǔ mín tóng lè ]
原指君王施行仁政,与百姓休戚与共,同享欢乐。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,共享幸福。
生灵涂地 [ shēng líng tú dì ]
生灵:百姓;涂:泥沼。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。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。
张冠李戴 [ zhāng guān lǐ dài ]
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。比喻认错了对象,弄错了事实。
爱民如子 [ ài mín rú zǐ ]
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,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。
愚夫愚妇 [ yú fū yú fù ]
旧时称平民百姓。
吹胡子瞪眼睛 [ chuī hú zǐ dèng yǎn jīng ]
形容生气、发怒的样子
王子犯法,庶民同罪 [ wáng zǐ fàn fǎ,shù mín tóng zuì ]
王子犯了法,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。指王法对于王子、平民是一样的。
负老携幼 [ fù lǎo xié yòu ]
背着老人,带着孩子。形容百姓全体出动,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。
残民害物 [ cán mín hài wù ]
摧残百姓,损害财物。
拜把子 [ bài bà zi ]
朋友结为异姓兄弟
执箕帚 [ zhí jī zhǒu ]
执:拿,持;箕帚:簸箕和扫帚。指充当臣仆或妻子。借称妻子
元元之民 [ yuán yuán zhī mín ]
众百姓;善良的百姓。
费财劳民 [ fèi cái láo mín ]
耗费财物,劳苦百姓。
城北徐公 [ chéng běi xú gōng ]
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。后作美男子的代称。
【成语拼音】zǐ xìng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泛指子孙、后辈。《礼记·丧大记》:“既正尸,子坐于东方,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。”郑玄 注:“子姓,谓众子孙也。”《新唐书·吕才传》:“法曰:‘官爵富贵,葬可致也;年寿脩促,子姓蕃衍,葬可招也。’”宋 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卷十四:“有 易安室 者,父祖皆出 韩公 门下;今家世沦替,子姓寒微,不敢望公之车尘。”清 赵翼《五十初度》诗:“家风岂敢夸 颜 柳,或可垂为子姓规。”章炳麟《五朝法律索隐》:“準此,是 汉 魏 旧法:谋杀、故杀、贼杀诸科,官未能理者,听其子姓復仇。”
(二)、谓子辈;子女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魏其 已为大将军后,方盛,蚡 为诸郎,未贵,往来侍酒 魏其,跪起如子姓。”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:“秦穆公 谓 伯乐 曰:‘子之年长矣,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?’对曰:‘……臣之子皆下材也,可告以良马,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马。’”高诱 注:“子姓,谓 伯乐 子。”唐 赵元一《奉天录》卷一:“凡掠良家子姓,悉为贱隶;六畜资财,埽地而尽。”《新唐书·杨慎矜传》:“鉷 父与 慎矜 外兄弟也,故与 鉷 狎。及为侍御史,繇 慎矜 所引;后迁中丞,同列,慎矜 犹以子姓畜之,鉷 负 林甫 势;滋不平。”
(三)、特指孙辈。《仪礼·特牲馈食礼》:“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,立于主人之南,西面北上。”郑玄 注:“言子姓者,子之所生。”贾公彦 疏:“云子之所生,则孙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