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义之师 [ rén yì zhī shī ]
师:军队。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。亦作“仁义之兵”。
老师宿儒 [ lǎo shī xiǔ rú ]
宿儒: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,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,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。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。亦作…
出师不利 [ chū shī bù lì ]
师:军队。利:顺利。出战不顺利。形容事情刚开始,就遭受败绩。
师老民疲 [ shī lǎo mín pí ]
师:军队;老:衰竭;民:民众;疲:疲乏。部队士气衰落,百姓疲惫不堪。形容连年征战造成士兵、人民极其疲劳。
桃李门墙 [ táo lǐ mén qiáng ]
指生徒众多的师门。
一代谈宗 [ yī dài tán zōng ]
谈宗:善于言谈,为世人所尊崇。指当代清谈大师。
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 [ yī rì wéi shī,zhōng shēn wéi fù ]
对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,要一辈子当做父亲那样尊重他
夹袋人物 [ jiā dài rén wù ]
旧指当权者的亲信或存记备用的人。
师老民困 [ shī lǎo mín kùn ]
师:军队;老:疲惫。军队疲惫,百姓困苦。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
一日为师 [ yī rì wéi shī ]
对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,要一辈子当做父亲那样尊重他
万世师表 [ wàn shì shī biǎo ]
万世:很多世代,非常久远;师表:表率。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。
归师勿掩,穷寇莫追 [ guī shī wù yǎn, qóng kòu mò zhuī ]
归师:撤退的军队;掩:乘人不备进行袭击;穷寇:走投无路的敌人。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,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
河汾门下 [ hé fén mén xià ]
河:黄河。汾:汾水。用以比喻名师门下,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。
宗师案临 [ zōng shī àn lín ]
学政到达他主管的地区主持考试。宗师:学政。
枕席过师 [ zhěn xí guò shī ]
师:军队。军队从桥上渡河,如在枕席上通过那样安稳而容易。
兴师见罪 [ xīng shī jiàn zuì ]
兴师:起兵。发动军队,声讨罪过。形容群起而严厉斥责对方的过失
越俎代庖 [ yuè zǔ dài páo ]
越:跨过;俎: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;庖:厨师。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。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…
青过于蓝 [ qīng guò yú lán ]
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,但颜色比蓝草更深。比喻学生胜过老师,或后人胜过前人。同“青出于蓝”。
马瘦毛长 [ mǎ shòu máo cháng ]
比喻人穷志短。
作贼心虚 [ zuò zéi xīn xū ]
虚:怕。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,心里老是不安。
生公说法,顽石点头 [ shēng gōng shuō fǎ,wán shí diǎn tóu ]
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,石头都点头了。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,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
含血噀人 [ hán xuè xùn rén ]
噀,喷。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。同“含血喷人”。
做贼心虚 [ zuò zéi xīn xū ]
虚:怕。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,心里老是不安。
兴师动众 [ xīng shī dòng zhòng ]
兴:发动;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。
不立文字 [ bù lì wén zì ]
佛家语,指禅家悟道,不涉文字不依经卷,唯以师徒心心相印,理解契合,传法授受。
【成语拼音】rén shī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指德行学问等各方面可以为人表率的人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四海之内若一家,通达之属莫不从服,夫是之谓人师。”唐 杨炯《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》:“策名天爵,独步人师。”清 顾炎武《赠孙徵君奇逢》诗:“海内人师少,中原世运屯。”郭沫若《青年哟,人类的春天》:“经师是供给材料的技术家,人师是指导精神的领港者。”
(二)、别人的老师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,又知教之所由废,然后可以为人师也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人之患,在好为人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