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道经邦 [ lùn dào jīng bāng ]
研究治国之道,以经营治理国家。
诲人不倦 [ huì rén bù juàn ]
诲:教导。教导人特别耐心,从不厌倦。
覆舟之戒 [ fù zhōu zhī jiè ]
推翻船的教训。比喻失败的教训。
百废俱举 [ bǎi fèi jù jǔ ]
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。同“百废俱兴”。
干国之器 [ gān guó zhī qì ]
干:治;干国:治理国家;器:度量,器量。治理国家的才干和器量。
讲经说法 [ jiǎng jīng shuō fǎ ]
讲传宗教经典,宣扬宗教教义。亦指引经据典地谈说议论。
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 [ shùn zhī zhě chāng,nì zhī zhě wáng ]
顺:顺从;昌:昌盛;逆:违背;亡:灭亡。顺从他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,违抗他的就叫你灭亡。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。
头痛灸头,脚痛灸脚 [ tóu tòng jiǔ tóu,jiǎo tòng jiǔ jiǎo ]
指针对疼痛的部位治疗,不追究病根。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,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。
文修武备 [ wén xiū wǔ bèi ]
文:指教化。修:指走上正规,已符合标准。备:准备完毕。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。
放空气 [ fàng kōng qì ]
比喻有意制造某种气氛或散布某种消息
燮理阴阳 [ xiè lǐ yīn yáng ]
燮:调和;理:治理。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。
经国之才 [ jīng guó zhī cái ]
经:治理。有治理国家的才能。形容才能卓著。
无为自化 [ wú wéi zì huà ]
指无为而治。
理纷解结 [ lǐ fēn jiě jié ]
理:整治;解:解开。整治纷乱,解开疙瘩
太平无象 [ tài píng wú xiàng ]
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。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。
移罇就教 [ yí zūn jiù jiào ]
见“ 移樽就教 ”。
三折之肱 [ sān zhé zhī gōng ]
肱:胳膊。几次断臂,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。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,富有经验,自能造诣精深
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 [ 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,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]
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。
背约负盟 [ bèi yuē fù méng ]
盟:盟誓。违背原来的约定和誓言。指人背信弃义
礼让为国 [ lǐ ràng wéi guó ]
治理。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。
以渴服马 [ yǐ kě fú mǎ ]
使马忍渴受训,从人驱遣。比喻用苛政治民,不能使人真心顺服。
诘戎治兵 [ jié róng zhì bīng ]
指整治军事。
安国宁家 [ ān guó níng jiā ]
指治理国家。
大展经纶 [ dà zhǎn jīng lún ]
经纶:整理丝缕,比喻治理国家,也指政治才能。充分施展政治才能。
厘奸剔弊 [ lí jiān tī bì ]
厘:整理,治理。整治坏人坏事,革新社会弊端。
【成语拼音】zhì jiào
【成语解释】犹政教。指政事与教化。 唐 武元衡 《渐至涪州先寄王使君》诗:“治教通夷俗,均输问大田。” 宋 朱熹 《<大学章句>序》:“ 宋 德隆盛,治教休明。” 明 何良俊 《四友斋丛说摘抄·经》:“当时治教熙洽,可以比隆三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