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鸟惊蛇 [ fēi niǎo jīng shé ]
像飞鸟入林,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。形容草书自然流畅。
势孤计穷 [ shì gū jì qióng ]
孤:孤单;计:计谋;穷:尽。势力孤单,计谋用尽。
钓名欺世 [ diào míng qī shì ]
钓:捞取。运用不正当手段捞取名著,欺骗世人。
南山隐豹 [ nán shān yǐn bào ]
隐:隐伏。比喻隐居山林不仕的贤人
碧波荡漾 [ bì bō dàng yàng ]
碧:青绿色。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
发奸摘伏 [ fā jiān zhāi fú ]
同“ 發姦擿伏 ”。《魏书·良吏传·宋世景》:“民間之事,巨細必知,發姦摘伏,有若神明。”《旧唐书·良吏传上·贾敦颐…
胆破心寒 [ dǎn pò xīn hán ]
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。
横峰侧岭 [ héng fēng cè lǐng ]
形容山势纵横交错,起伏重叠。
形影相携 [ xíng yǐng xiāng xié ]
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。形容彼此关系亲密,经常在一起。
沉痼自若 [ chén gù zì ruò ]
沉痼:积久难治的疾病。比喻积久难改的习俗或嗜好没有改变。
死相枕藉 [ sǐ xiāng zhěn jiè ]
枕藉:纵横相枕而卧。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
痛剿穷迫 [ tòng jiǎo qióng pò ]
竭尽全力剿灭追杀。
冯河暴虎 [ píng hé bào hǔ ]
犹言暴虎冯河。比喻有勇无谋,鲁莽冒险。
发潜阐幽 [ fā qián chǎn yōu ]
潜:潜伏;幽:隐藏。阐发沉渐深奥的事理
山川米聚 [ shān chuān mǐ jù ]
指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,如米之聚集。
将飞翼伏 [ jiāng fēi yì fú ]
翼:翅膀。伏:收拢。鸟在将要飞起的时候,先收拢翅膀。比喻在大的举动之前,总是要先潜伏收敛。
头没杯案 [ tóu mò bēi àn ]
头伏在酒杯和桌子间。比喻尽情欢乐,不拘形迹。
无患之患 [ wú huàn zhī huàn ]
潜伏的,还没有显露出来的祸患。
膝语蛇行 [ xī yǔ shé xíng ]
跪着说话,伏地而行。极言其畏服。
兵慌马乱 [ bīng huāng mǎ luàn ]
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。
汗流至踵 [ hàn liú zhì zhǒng ]
汗出得多,流到脚跟。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。
降邪从正 [ xiáng xié cóng zhèng ]
降:降服;从:归从。降伏妖邪,使之改邪归正
大败亏输 [ dà bài kuī shū ]
打了败仗,损失很大。
不法之徒 [ bù fǎ zhī tú ]
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,歹徒或逃犯,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
形禁势格 [ xíng jìn shì gé ]
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,事情难于进行。同“形格势禁”。
【成语拼音】cuàn fú
【成语解释】逃匿;隐藏。《国语·晋语二》:“ 杜原款 将死,使小臣 圉 告於 申生 ,曰:‘ 款 也不才,寡智不敏,不能教导,以至於死,不能深知君之心度。弃宠求广土而窜伏焉。’” 汉 王逸 《九思·逢尤》:“走鬯罔兮乍东西,欲窜伏兮其焉如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白鹤赋》:“伤本规之违忤,悵离羣而独处。恒窜伏以穷栖,独哀鸣而戢羽。” 宋 陆游 《与尉论捕盗书》:“此十许人,皆负重辟,相与窜伏山林中,昏夜伺便小刼。” 清 邓显鹤 《<船山遗书>目录序》:“既知事之不可为,乃退以著书。窜伏 郴 、 永 、 涟 、 邵 山中,流离困苦,一岁数徙其处。”近义词潜伏、埋伏、匿伏、潜匿、隐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