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敛无厌 [ jù liǎn wú yàn ]
聚敛:搜刮,盘剥。厌:饱,满足。尽力收刮钱财,永远也不满足。形容非常贪婪。
前途无量 [ qián tú wú liàng ]
指一个人的前途没有限量
挟冰求温 [ xié bīng qiú wēn ]
挟:夹持。比喻行动跟目的截然相反,事情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
卧榻之下,岂容他人酣睡 [ wò tà zhī xià,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 ]
自己的床铺边,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?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,不容许别人插手
希世之才 [ xī shì zhī cái ]
指世间很少有的人才。
瘅恶彰善 [ dàn è zhāng shàn ]
瘅:憎恨;彰:表扬。憎恨恶的,表扬善的
怀材抱器 [ huái cái bào qì ]
犹言德才兼备。既有好的思想品质,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。材,才能;器,器度。
安土重旧 [ ān tǔ zhòng jiù ]
指留恋故土,不轻易改变旧俗。
潜移默转 [ qián yí mò zhuǎn ]
不露行迹、自然而然地转移或转变。同“潜移默运”。
夷然自若 [ yí rán zì ruò ]
指神态镇定,与平常一样。
离心离德 [ lí xīn lí dé ]
心、德:心意。思想不统一,信念也不一致。指不一条心。
喜出望外 [ xǐ chū wàng wài ]
望:希望,意料。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。
万死一生 [ wàn sǐ yī shēng ]
死的可能极大,活的希望极小。比喻冒生命危险。
暴戾恣睢 [ bào lì zì suī ]
暴戾:凶恶、残暴;恣睢:任意做坏事。形容凶残横暴,想怎么干就怎么干。
精彩逼人 [ jīng cǎi bī rén ]
形容人神采奕奕或文章言语精彩感人。
先意希旨 [ xiān yì xī zhǐ ]
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。后指揣摸人意,谄媚逢迎。同“先意承志”。
枯树逢春 [ kū shù féng chūn ]
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。比喻绝境逢生。
彰明较著 [ zhāng míng jiào zhù ]
彰、明、较、著:都是明显的意思。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,很容易看清。
锋芒挫缩 [ fēng máng cuò suō ]
锋芒:刀或剑的尖端,比喻事物的尖锐部分;挫:挫折;缩:后退。指人的锐气才干受挫折而后退。
深恶痛嫉 [ shēn wù tòng jí ]
嫉:憎恨。极其厌恶、痛恨。
古色古香 [ gǔ sè gǔ xiāng ]
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。
望子成龙 [ wàng zǐ chéng lóng ]
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。
望风承旨 [ wàng fēng chéng zhǐ ]
指说话行事同机迎合他人意旨。见“望风希指”。
一线生机 [ yī xiàn shēng jī ]
线:微小;生机:生存的机会。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。
嘿然不语 [ mò rán bù yǔ ]
沉默着不说一句话
【成语拼音】xī yí
【成语解释】(1).《老子》:“视之不见名曰夷,听之不闻名曰希。” 河上公 注:“无色曰夷,无声曰希。”后因以“希夷”指虚寂玄妙。 南朝 梁 萧统 《谢敕参解讲启》:“至理希夷,微言渊奥,非所能钻仰。” 唐 权德舆 《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》诗:“莫究希夷理,空怀涣汗恩。”(2).指虚寂玄妙的境界。 唐 韩愈 《顺宗实录五》:“臣闻上圣玄邈,独超乎希夷;彊名之极,犹存乎罔象。” 唐 钱起 《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》诗:“睿想入希夷,真游到 具茨 。”(3).谓清静无为,任其自然。《北史·序传·李行之》:“年将六纪,官歷四朝,道协希夷,事忘可否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病中宴坐》诗:“外安支离体,中养希夷心。” 宋 范成大 《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》之一:“宵旰三星纪,希夷十闰年。”(4).指道家、道士。 唐 元稹 《周先生》诗:“希夷 周先生 ,烧香调琴心。” 明 高启 《与王隐君宿贞宁守道馆》诗:“愿从希夷游,稽首青牛翁。” 清 高孝本 《登华山》诗:“希夷云际卧,毛女树边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