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原板荡 [ zhōng yuán bǎn dàng ]
中原:指我国中部,泛指天下;板荡:《诗经》篇名,指周厉王荒淫无道。比喻时局动荡危急
云布雨润 [ yún bù yǔ rùn ]
比喻教化远播。
每况愈下 [ měi kuàng yù xià ]
越往下越明显。表示情况越来越坏。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 [ jǐ suǒ bù yù,wù shī yú rén ]
欲:希望;勿:不要;施:施加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
衔勇韬力 [ xián yǒng tāo lì ]
衔:含;韬:掩藏。把勇气和力量掩盖起来。比喻收敛锋芒,待机而动
矫激奇诡 [ jiǎo jī qí guǐ ]
矫激:矫异激切;奇诡:奇特怪异。故作矫异激切、奇特怪异
韫椟未酤 [ yùn dú wèi gū ]
韫:藏;犊:木匣子;酤:卖。把玉藏在木匣子里,等待出售。比喻怀才待用
夷险一致 [ yí xiǎn yī zhì ]
夷:平安。不论处于顺境或是逆境,节操均不变如一。
不绝如线 [ bù jué rú xiàn ]
原作“不绝若线”。①形容局势危急,象差点兒就要断掉的线一样。②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。
临死不怯 [ lín sǐ bù qiè ]
怯:胆小,害怕。面临危险而毫不胆怯
速战速决 [ sù zhàn sù jué ]
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。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。
称心遂意 [ chèn xīn suí yì ]
称:符合;称心:符合心愿。完全符合心意,心满意足
披发文身 [ pī fà wén shēn ]
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。头发披散,身刺花纹。
惘然如失 [ wǎng rán rú shī ]
惘然:失意的样子。心情迷惘,好像失落了什么东西似的
各从其志 [ gè cóng qí zhì ]
从:听任;志:志向。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。
秋风落叶 [ qiū fēng luò yè ]
秋风扫尽了落叶。比喻一扫而光,不复存在。
如愿以偿 [ rú yuàn yǐ cháng ]
偿:实现、满足。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。指愿望实现。
己所不欲 [ jǐ suǒ bù yù ]
欲:希望;勿:不要;施:施加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
得一望十 [ dé yī wàng shí ]
得:取得;望:希望。才得一分,就想得十分。形容十分贪婪
敌力角气 [ dí lì jiǎo qì ]
指以力气相斗。
顽廉懦立 [ wán lián nuò lì ]
使贪婪的人能够廉洁,使怯弱的人能够自立。旧时形容感化力量之大。
相去咫尺 [ xiāng qù zhǐ chǐ ]
咫:1咫=8寸;咫尺:距离很近。形容距离很短或相差很小
每下愈况 [ měi xià yù kuàng ]
越往下越明显。表示情况越来越坏。
白首同归 [ bái shǒu tóng guī ]
归:归向、归宿。一直到头发白了,志趣依然相投。形容友谊长久,始终不渝。后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。
拈花惹草 [ niān huā rě cǎo ]
拈:捏;惹:招惹;草、花:比喻好。比喻到处留情,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。
【成语拼音】xī yí
【成语解释】(1).《老子》:“视之不见名曰夷,听之不闻名曰希。” 河上公 注:“无色曰夷,无声曰希。”后因以“希夷”指虚寂玄妙。 南朝 梁 萧统 《谢敕参解讲启》:“至理希夷,微言渊奥,非所能钻仰。” 唐 权德舆 《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》诗:“莫究希夷理,空怀涣汗恩。”(2).指虚寂玄妙的境界。 唐 韩愈 《顺宗实录五》:“臣闻上圣玄邈,独超乎希夷;彊名之极,犹存乎罔象。” 唐 钱起 《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》诗:“睿想入希夷,真游到 具茨 。”(3).谓清静无为,任其自然。《北史·序传·李行之》:“年将六纪,官歷四朝,道协希夷,事忘可否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病中宴坐》诗:“外安支离体,中养希夷心。” 宋 范成大 《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》之一:“宵旰三星纪,希夷十闰年。”(4).指道家、道士。 唐 元稹 《周先生》诗:“希夷 周先生 ,烧香调琴心。” 明 高启 《与王隐君宿贞宁守道馆》诗:“愿从希夷游,稽首青牛翁。” 清 高孝本 《登华山》诗:“希夷云际卧,毛女树边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