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公至正 [ dà gōng zhì zhèng ]
至:最;正:公正。完全秉公办理,毫不偏心
至德要道 [ zhì dé yào dào ]
至:极,最。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
三心两意 [ sān xīn liǎng yì ]
常指不安心,不专一。同“三心二意”。
而立之年 [ ér lì zhī nián ]
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。后为三十岁的代称。
至信辟金 [ zhì xìn pì jīn ]
至信:最信实,最真诚;辟:排除;金:古人用作信物的金玉之类。指最大的诚信无需借用金玉之类的信物
三求四告 [ sān qiú sì gào ]
指再三求告。
一片至诚 [ yi pian zhi cheng ]
至诚:极端的诚心。一片极端的诚心
至公无我 [ zhì gōng wú wǒ ]
至:极,最;公:无私。公正到极点,丝毫没有私心
百足之虫,至断不蹶 [ bǎi zú zhī chóng,zhì duàn bù jué ]
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。同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”。
三三两两 [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]
三个两个地在一起。形容人数不多。
至于此极 [ zhì yú cǐ jí ]
至:到。到了这般绝境。指痛苦到了极点
三十三天 [ sān shí sān tiān ]
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
鼎足而立 [ dǐng zú ér lì ]
象鼎的三只脚一样,三者各立一方。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。
三浴三薰 [ sān yù sān xūn ]
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同“三衅三浴”。
福不重至,祸必重来 [ fú bù zhòng zhì huò bì zhòng lái ]
福不会接连而来,祸灾却会接踵而至。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 [ 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,sān shí nián hé xī ]
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,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。比喻世事变化,盛衰无常。
两道三科 [ liǎng dào sān kē ]
说三道四,花言巧语。
让再让三 [ ràng zài ràng sān ]
指几次三番地推让。
至人遗物 [ zhì rén yí wù ]
至人:思想道德修养很高的人。道德高尚的人能舍弃财物
壹倡三叹 [ yī chàng sān tàn ]
指一人歌唱,三人应和。
仁至义尽 [ rén zhì yì jìn ]
至:极,最;尽:全部用出。竭尽仁义之道。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。
至敬无文 [ zhì jìng wú wén ]
至敬:极高的敬意;文:文饰,虚伪无用的举动。最高的敬意是不用文饰的
如获至珍 [ rú huò zhì zhēn ]
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。同“如获至宝”。
至死不屈 [ zhì sǐ bù qū ]
至:到。到死也不屈服。形容英勇顽强,视死如归
蒲邑三善 [ pú yì sān shàn ]
蒲邑:蒲县,在山西隰县。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,孔子称赞他有三善:恭敬、忠信、明察。
【成语拼音】sān zhì
【成语解释】(1).三条原则;三项法则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,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,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,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,夫是之谓三至。” 杨倞 注:“至谓一守而不变。”《大戴礼记·主言》:“ 曾子 问:‘敢问何谓三至?’ 孔子 曰:‘至礼不让而天下治,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説,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。’”(2).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 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 曾子 母曰:‘ 曾参 杀人。’ 曾子 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 曾参 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也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 曾参 杀人。’其母惧,投杼踰墙而走。”后以“三至”谓谣言多次传播,也会产生影响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身非 曾参 而有三至之谗,恐见疑於当时矣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当墙欲高行》:“谗言三至,慈母不亲。” 唐 元稹 《戒励风俗德音》:“语称訕上之非,律有慝名之禁,皆所以防三至之毁,重两造之明。” 明 张居正 《答司空雷古》:“幸逢英明之主,不揣绵力,欲一举而振之,乃以此致恨於羣小,流言不啻於三至矣。”(3).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,使敌困惫。《管子·参患》:“故凡用兵之计,三惊当一至,三至当一军,三军当一战。” 石一参 今诠:“三至者,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,彼来则我退,彼退则我往,亟肆以疲之,多方以误之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