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三让再 [ ràng sān ràng zài ]
指几次三番地推让。同“让再让三”。
三三五五 [ sān sān wǔ wǔ ]
三个一群,五个一伙。
止于至善 [ zhǐ yú zhì shàn ]
止:达到;至:最,极。达到极完美的境界。
三思而后行 [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]
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
邻女窥墙 [ lín nǚ kuī qiáng ]
战国时宋玉邻家有美女倾心于他,三年间常爬上墙头偷窥,但宋玉从未动心。后形容女子对男子的倾慕。
三江五湖 [ sān jiāng wǔ hú ]
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。②江河湖泊的泛称。
一至于斯 [ yī zhì yú sī ]
竟到如此地步。同“一至于此”。
一日三秋 [ yī rì sān qiū ]
三秋:三个季度。意思是一天不见面,就象过了三个季度。比喻分别时间虽短,却觉得很长。形容思念殷切。
三思而行 [ sān sī ér xíng ]
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
至死不悟 [ zhì sǐ bù wù ]
至:到;悟:醒悟。到死也不醒悟。
二三君子 [ èr sān jūn zǐ ]
犹二三子。
避军三舍 [ bì jūn sān shè ]
指退让和回避。一舍:三十里。
死且不朽 [ sǐ qiě bù xiǔ ]
犹言至死不忘。
不壹而三 [ bù yī ér sān ]
指再三;多次。
无所不至 [ wú suǒ bù zhì ]
至:到。指没有不到的地方。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。
三位一体 [ sān wèi yī tǐ ]
比喻三个人、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。
调三窝四 [ tiáo sān wō sì ]
指挑拨是非。同“调三斡四”。
沓来踵至 [ tà lái zhǒng zhì ]
指纷纷到来。亦作“踏来麕至”。
至矣尽矣 [ zhì yǐ jìn yǐ ]
至:到。矣:语气助词。尽:极点。到了极点,无以复加。
两两三三 [ liǎng liǎng sān sān ]
①指三两为群。②形容稀疏。
大酺三日 [ dà pú sān rì ]
酺:聚饮。大聚饮三天
至诚高节 [ zhì chéng gāo jié ]
至:最。最忠诚,最高尚的节操。形容人品高尚。
三槐九棘 [ sān huái jiǔ jí ]
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,公卿大夫分坐其下,后因以“槐棘”指三公或三公之位。
三分鼎立 [ sān fēn dǐng lì ]
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同“三分鼎足”。
鼎分三足 [ dǐng fēn sān zú ]
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同“鼎足三分”。
【成语拼音】sān zhì
【成语解释】(1).三条原则;三项法则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,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,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,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,夫是之谓三至。” 杨倞 注:“至谓一守而不变。”《大戴礼记·主言》:“ 曾子 问:‘敢问何谓三至?’ 孔子 曰:‘至礼不让而天下治,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説,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。’”(2).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 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 曾子 母曰:‘ 曾参 杀人。’ 曾子 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 曾参 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也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 曾参 杀人。’其母惧,投杼踰墙而走。”后以“三至”谓谣言多次传播,也会产生影响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身非 曾参 而有三至之谗,恐见疑於当时矣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当墙欲高行》:“谗言三至,慈母不亲。” 唐 元稹 《戒励风俗德音》:“语称訕上之非,律有慝名之禁,皆所以防三至之毁,重两造之明。” 明 张居正 《答司空雷古》:“幸逢英明之主,不揣绵力,欲一举而振之,乃以此致恨於羣小,流言不啻於三至矣。”(3).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,使敌困惫。《管子·参患》:“故凡用兵之计,三惊当一至,三至当一军,三军当一战。” 石一参 今诠:“三至者,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,彼来则我退,彼退则我往,亟肆以疲之,多方以误之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