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巾野服 [ gé jīn yě fú ]
葛巾:用葛布缝制的头巾。戴葛布头巾,穿乡野粗布衣服。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
山珍海胥 [ shān zhēn hǎi xū ]
山珍:山野出产的珍贵食品。山野和海中出产的各种珍异食品。泛指丰盛的菜肴
朝野上下 [ cháo yě shàng xià ]
朝野:指朝廷和民间;上下:从中央到地方。指从中央到地方,从做官的到老百姓。
厝火燎原 [ cuò huǒ liǎo yuán ]
放火燎原,比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。
标枝野鹿 [ biāo zhī yě lù ]
标枝,树梢之枝,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;野鹿,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。后指太古时代。
齐东野语 [ qí dōng yě yǔ ]
齐东:齐国的东部;野语:乡下人的话。孟子蔑视农民,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,听信不得。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。
耸动听闻 [ sǒng dòng tīng wén ]
耸:通“悚”,惊动。夸大或捏造事实,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
天大地大 [ tiān dà dì dà ]
形容极大。
罪恶滔天 [ zuì è tāo tiān ]
滔天:漫天,弥天。形容罪恶极大。
野有饿殍 [ yě yǒu è piǎo ]
饿殍:饿死的人。郊外有饿死的人。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
人心大快 [ rén xīn dà kuài ]
快:痛快。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,使大家非常痛快。
物不平则鸣 [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]
平:公平;鸣:发出声音。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,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
大行不顾细谨 [ dà háng bù gù xì jǐn ]
大行:行大事。做大事不顾琐细小节。
不平则鸣 [ bù píng zé míng ]
鸣:发出声音,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。
固壁清野 [ gù bì qīng yě ]
固壁,指加固壁垒,使敌不易攻击;清野,指转移人口、物资,使敌无所获取。这是对付优势入侵敌人的一种策略。
家鸡野鹜 [ jiā jī yě wù ]
晋人庾翼以家鸡喻自己的书法,以野雉喻王羲之的书法。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。也比喻人喜爱新奇,而厌弃平常的事物。
猪突豨勇 [ zhū tū xī yǒng ]
豨:野猪。指拼命向前冲,不怕死的人(含贬义)。
野史稗官 [ yě shǐ bài guān ]
野史: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;稗官: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、风俗故事,供皇帝看的小书。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
草间求活 [ cǎo jiān qiú huó ]
草间:草野之中。形容只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。
迟暮之年 [ chí mù zhī nián ]
迟暮:黄昏,比喻晚年。指人至老年。
无大不大 [ wú dà bù dà ]
指极大。
大衍之数 [ dà yǎn zhī shù ]
大:大数;衍:演;大衍:指运用大数来演卦。指五十
血盆大口 [ xuè pén dà kǒu ]
指野兽凶残吞噬的大嘴。也比喻剥削者、侵略者蚕食鲸吞的巨大胃口。
权尊势重 [ quán zūn shì zhòng ]
尊:地位或辈分高。权位高,势力大
势倾朝野 [ shì qīng cháo yě ]
形容权势极大,压倒一切人。
【成语拼音】dà yě
【成语解释】(1).广大的原野、田野。 唐 李邕 《石赋》:“植杖大野,周目层巖。” 宋 苏辙 《上枢密韩太尉书》:“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,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。” 臧克家 《自己的写照》诗:“看敌人随着枪声仆地,像七月的高粱倒在大野里。”(2).古泽名。又名 巨野 、 鉅野 。在今 山东省 巨野县 、 嘉祥县 一带。《书·禹贡》:“ 大野 既猪, 东原 底平。” 孔 传:“ 大野 ,泽名。” 孔颖达 疏:“《地理志》云: 大野泽 在 山阳 鉅野县 北。鉅即大也。”(3).复姓。 北魏 有 大野拔 ,为 南青州 刺史。见《魏书·静帝纪》。 北周 阎庆 赐姓 大野 氏。见《周书·阎庆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