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露餐风 [ yǐn lù cān fēng ]
喝的是露水,吃的是风。形容超凡脱俗的生活。亦作“饮风餐露”。
毁风败俗 [ huǐ fēng bài sú ]
败坏良好的风俗。同“伤风败俗”。
风月无涯 [ fēng yuè wú yá ]
极言风景之佳胜。同“风月无边”。
风流博浪 [ fēng liú bó làng ]
风流:风度。风流浪荡
看风使帆 [ kàn fēng shǐ fān ]
看风向掌握船帆。比喻随机应变,看情况办事。亦作“看风使船”、“看风使舵”、“见风使舵”、“看风驶篷”、“看风转舵”、…
风娇日暖 [ fēng jiāo rì nuǎn ]
娇:柔媚。微风吹拂,阳光温暖
风起云飞 [ fēng qǐ yún fēi ]
秋风起,白云飞。指触景伤怀
谈吐风生 [ tán tǔ fēng shēng ]
谈话机敏风趣。同“谈吐生风”。
阑风伏雨 [ lán fēng fú yǔ ]
指夏秋之际的风雨。后亦泛指风雨不已。同“阑风长雨”。
熏风解愠 [ xūn fēng jiě yùn ]
熏风:和风;愠:恼怒怨恨。温和的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,使人心情舒畅。
移风易尚 [ yí fēng yì shàng ]
改变旧的风俗习惯。同“移风易俗”。
风和日暄 [ fēng hé rì xuān ]
微风和畅,阳光温暖。见“风和日暖”。
采风问俗 [ cǎi fēng wèn sú ]
采集歌谣,访问风俗。
金风送爽 [ jīn fēng sòng shuǎng ]
金风:指秋天的风。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,秋为金。秋风带来了凉意。
沐雨栉风 [ mù yǔ zhì fēng ]
风梳发,雨洗头。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。
春风风人,夏雨雨人 [ chūn fēng fēng rén xià yǔ yǔ rén ]
春风:春天的和风;风:吹人。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,夏天的雨水滋养人。比喻帮助了别人,人家也会给予回报
逆风撑船 [ nì fēng chēng chuán ]
逆风:顶风。比喻身处逆境
随人作计 [ suí rén zuò jì ]
指顺应他人意旨行事。
靡然向风 [ mí rán xiàng fēng ]
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。亦作“靡然乡风”。亦作“靡然乡风”。
流风遗韵 [ liú fēng yí yùn ]
流风:遗风。前代流传下来的风俗韵事
阑风长雨 [ lán fēng zhàng yǔ ]
阑珊的风,冗多的雨。指夏秋之际的风雨。后亦泛指风雨不已。亦作“阑风伏雨”。
见事生风 [ jiàn shì shēng fēng ]
形容遇到事情,兴风作浪。
冲风冒雨 [ chōng fēng mào yǔ ]
指不避风雨之苦。
风流旖旎 [ fēng liú yǐ nǐ ]
风流:风韵;旖旎:柔美的样子。风韵柔媚
习以成风 [ xí yǐ chéng fēng ]
风:风气。习惯了,就形成了风气
【成语拼音】fēng zhǐ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指君主的旨意,意图。《公羊传·庄公元年》“天子嫁女於诸侯”汉 何休 注:“礼:尊者嫁女于卑者,必持风旨。”《隋书·裴矩传》:“﹝ 裴矩 ﹞承望风旨,与时消息,使 高昌 入朝,伊吾 献地,聚粮 且末,师出 玉门。”清 侯方域《南省试策三》:“皇帝诚厉风旨,於此中得一二人如 恩 与 吉 者,俾侍太子,则一暴十寒之病庶几免矣。”
(二)、泛指意旨,意图。《后汉书·鲍永传》:“莽 以 宣 不附己,欲灭其子孙。都尉 路平 承望风旨,规欲害 永。”宋 范仲淹《与韩魏公书》:“使死者全名,生者服义,敢不钦佩风旨。”梁启超《<民约论>巨子卢梭之学说》:“各人必须由自己所见而发,不知仰承他人之风旨,苟有所受,斯亦不得公矣。”
(三)、风格旨趣。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:“黄宪 言论风旨,无所传闻,然士君子见之者,靡不服深远,去玼吝。”明 陈子龙《六子诗序》:“五七言絶句盛 唐 之妙,在于无意可寻,而风旨深永。”清 龚自珍《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》:“由此例之,公之风旨,其视徒表暴于道路者何如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