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奏相反 [ zhǐ zòu xiāng fǎn ]
指奏:旨趣。旨趣相反,各执己见
旧时风味 [ jiù shí fēng wèi ]
风味:风度,风采。从前的风采
闳意妙指 [ hóng yì miào zhǐ ]
指宏大微妙的意旨。指,同“旨”,意义,目的。
风雨凄凄 [ fēng yǔ qī qī ]
凄凄:寒冷。风雨交加,清冷凄凉。
薰风解愠 [ xūn fēng jiě yùn ]
薰风:和煦的风;愠:怨恨。温和的风可消除心头的烦恼
骤风急雨 [ zhòu fēng jí yǔ ]
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。同“骤雨狂风”。
五风十雨 [ wǔ fēng shí yǔ ]
五天刮一次风,十天下一场雨。形容风调雨顺。
五日一风,十日一雨 [ wǔ rì yī fēng,shí rì yī yǔ ]
五天刮一次风,十天下一场雨。形容风调雨顺
另辟蹊径 [ lìng pì xī jìng ]
另外开辟一条路。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。
所向风靡 [ suǒ xiàng fēng mǐ ]
风靡: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。比喻畏惧强敌,闻风溃败
风举云飞 [ fēng jǔ yún fēi ]
凭借风云飞腾而上。同“风举云摇”。
移风革俗 [ yí fēng gé sú ]
改变旧的风俗习惯。同“移风易俗”。
飘风急雨 [ piāo fēng jí yǔ ]
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。同“飘风暴雨”。
闻风而逃 [ wén fēng ér táo ]
风:风声。听到风声,立即逃跑。
饶有风趣 [ ráo yǒu fēng qù ]
很有风趣。
移风改俗 [ yí fēng gǎi sú ]
改变旧的风俗习惯。同“移风易俗”。
飘风骤雨 [ piāo fēng zhòu yǔ ]
飘风:疾风。骤:迅疾,猛快。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。
闻风而动 [ wén fēng ér dòng ]
风:风声,消息。一听到风声,就立刻起来响应。
十风五雨 [ shí fēng wǔ yǔ ]
十天一刮风,五天一下雨。形容风调雨顺,气候适宜。
风驰电逝 [ fēng chí diàn shì ]
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。同“风驰电掣”。
闻风而起 [ wén fēng ér qǐ ]
闻:听到;风:风声,消息。一听到风声,就立刻起来响应。
斜风细雨 [ xié fēng xì yǔ ]
斜风:旁侧吹来的小风;细雨:小雨。形容小的风雨。
风调雨顺 [ fēng tiáo yǔ shùn ]
调:调和;顺:和协。风雨及时适宜。形容风雨适合农时。
雨顺风调 [ yǔ shùn fēng tiáo ]
调:调和;顺:和协。风雨及时适宜。形容风雨适合农时。
白浪掀天 [ bái làng xiān tiān ]
掀:翻腾。形容风大浪高。
【成语拼音】fēng zhǐ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指君主的旨意,意图。《公羊传·庄公元年》“天子嫁女於诸侯”汉 何休 注:“礼:尊者嫁女于卑者,必持风旨。”《隋书·裴矩传》:“﹝ 裴矩 ﹞承望风旨,与时消息,使 高昌 入朝,伊吾 献地,聚粮 且末,师出 玉门。”清 侯方域《南省试策三》:“皇帝诚厉风旨,於此中得一二人如 恩 与 吉 者,俾侍太子,则一暴十寒之病庶几免矣。”
(二)、泛指意旨,意图。《后汉书·鲍永传》:“莽 以 宣 不附己,欲灭其子孙。都尉 路平 承望风旨,规欲害 永。”宋 范仲淹《与韩魏公书》:“使死者全名,生者服义,敢不钦佩风旨。”梁启超《<民约论>巨子卢梭之学说》:“各人必须由自己所见而发,不知仰承他人之风旨,苟有所受,斯亦不得公矣。”
(三)、风格旨趣。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:“黄宪 言论风旨,无所传闻,然士君子见之者,靡不服深远,去玼吝。”明 陈子龙《六子诗序》:“五七言絶句盛 唐 之妙,在于无意可寻,而风旨深永。”清 龚自珍《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》:“由此例之,公之风旨,其视徒表暴于道路者何如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