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心惨目 [ shāng xīn cǎn mù ]
伤心:使人心痛;惨目:惨不忍睹。形容非常悲惨,使人不忍心看。
变色之言 [ biàn sè zhī yán ]
使脸色改变的话。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。
国色天香 [ guó sè tiān xiāng ]
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。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。
察颜观色 [ chá yán guān sè ]
观察别人的脸色,以揣摩其心意。
鼠目寸光 [ shǔ mù cùn guāng ]
形容目光短浅,没有远见。
芒寒色正 [ máng hán sè zhèng ]
指星光清冷色纯正。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。
怡颜悦色 [ yí yán yuè sè ]
犹和颜悦色。
神色怡然 [ shén sè yí rán ]
怡然:安适愉快的样子。心情愉快,面色安祥
怒目切齿 [ nù mù qiè chǐ ]
怒目:怒视的样子;切齿:咬紧牙齿。形容极其愤恨。
金碧辉煌 [ jīn bì huī huáng ]
碧:翠绿色。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,光彩夺目。
昏天暗地 [ hūn tiān àn dì ]
形容天色昏暗。也比喻社会黑暗混乱。同“昏天黑地”。
掩面失色 [ yǎn miàn shī sè ]
掩:遮盖。遮着脸不敢看,脸因惊恐而变色
各色名样 [ gè sè míng yàng ]
色:种类。各种类别,各种式样。
听风听水 [ tīng fēng tīng shuǐ ]
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。
一路货色 [ yī lù huò sè ]
一路:同一类;货色:货物。比喻同一类丑货。
秀色可餐 [ xiù sè kě cān ]
秀色: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;餐:吃。原形容妇女美貌。后也形容景物秀丽。
察言观色 [ chá yán guān sè ]
察:详审。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。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。
满园春色 [ mǎn yuán chūn sè ]
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。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面无惭色 [ miàn wú cán sè ]
惭:羞愧。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。
原形败露 [ yuán xíng bài lù ]
本来面目暴露出来。
疾言遽色 [ jí yán jù sè ]
疾:快,急速;遽:仓猝,急。言语神色粗暴急躁。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
更姓改物 [ gēng xìng gǎi wù ]
指王朝更迭,改正朔,易服色。
口呆目钝 [ kǒu dāi mù dùn ]
形容很吃惊的样子。同“口呆目瞪”。
眉目不清 [ méi mù bù qīng ]
眉目:条理。事物条理不清或文章没有条理
红晕冲口 [ hóng yùn chōng kǒu ]
晕: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;口:指马的嘴部。马的嘴唇色泽鲜艳。形容马匹优良,十分好看。
【成语拼音】sè mù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种类名目。唐 元稹《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》:“本判官及诸州刺史名衔,并所收色目,谨具如后。”宋 陆游《监丞周公墓志铭》:“邑赋色目极繁,以入偿出,不足者犹四万緡,率苛征预借,苟逭吏责。”《清史稿·选举志一》:“生员色目,曰廪膳生、增广生、附生。”
(二)、人品;身份。唐 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有一仙人,謫在下界,不邀财货,但慕风流,如此色目,共 十郎 相当矣。”宋 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民俗》:“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,各有本色,不敢越外……街市行人,便认得是何色目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碾玉观音》:“当时虞候声诺,来寻这箇看郡王的人,是甚色目人?”
(三)、即榜花。科举时代廷试及第中姓氏稀僻者。宋 钱易《南部新书》丙:“大中 以来,礼部放榜,岁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,谓之色目人,亦谓之榜花。”
(四)、作色而视。宋 苏轼《张文定公墓志铭》:“昔 萧英、刘六符 来,仁宗 命二府置酒殿庐与语。英 颇泄其情,六符 色目之。英 归,竟以此得罪。”
(五)、角色行当。明 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庄岳委谈下》:“盖旦之色目,自 宋 已有之而未盛,至 元 杂剧多用妓乐,而变态纷纷矣。”
(六)、元 代称 钦察、回回、唐兀、斡罗思 等外族诸姓为色目,地位次于 蒙古,优于汉人。《元史·选举志一》:“蒙古、色目人作一榜;汉人、南人作一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