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舌摇唇 [ gǔ shé yáo chún ]
鼓动嘴唇,摇动舌头。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。亦泛指大发议论(多含贬义)。
偃旗卧鼓 [ yǎn qí wò gǔ ]
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同“偃旗息鼓”。
两部鼓吹 [ liǎng bù gǔ chuī ]
鼓吹: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。两部器乐合奏。特指蛙鸣。
陶镕鼓铸 [ táo róng gǔ zhù ]
陶镕:烧制陶器;鼓铸:冶炼金属。比喻给人的思想、性格以有益的影响
密锣紧鼓 [ mì luó jǐn gǔ ]
戏剧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准备。
悬羊击鼓 [ xuán yáng jī gǔ ]
悬:吊挂。把羊吊起来,使羊脚乱动击鼓;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。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
悬羊击鼓,饿马提铃 [ xuán yáng jī gǔ,è mǎ tí líng ]
悬:吊挂。把羊吊起来,使羊脚乱动击鼓;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。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
攘肌及骨 [ rǎng jī jí gǔ ]
比喻侵及腹地。
蒙在鼓里 [ méng zài gǔ lǐ ]
好象被包在鼓里一样。比喻受人蒙蔽,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。
吴市吹箫 [ wú shì chuī xiāo ]
吴:古国名。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,在市上吹箫乞食。比喻在街头行乞。
悬鞀设铎 [ xuán táo shè duó ]
悬:吊挂;鞀:鼗鼓,拨浪鼓;铎:大铃。吊起鼗鼓,设置铃铎。指听取臣民的意见
吹箎乞食 [ chuī chí qǐ shí ]
箎:古时的一种乐器;乞:乞讨。吹着箎向人乞讨。指在街头行乞。
上吐下泻 [ shàng tù xià xiè ]
呕吐与腹泻。指人患病
钟皷之色 [ zhōng gǔ zhī sè ]
见“ 钟鼓之色 ”。
大吹大打 [ dà chuī dà dǎ ]
指鼓乐齐作。
抱玉握珠 [ bào yù wò zhū ]
比喻满腹经纶,富有才学。
撑肠拄肚 [ chēng cháng zhǔ dù ]
腹中饱满。比喻容受很多。
笙磬同音 [ shēng qìng tóng yīn ]
比喻人事协调,关系和睦。
吹箫乞食 [ chuī xiāo qǐ shí ]
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。后指沿街乞讨。
偃旗息鼓 [ yǎn qí xī gǔ ]
偃:仰卧,引伸为倒下。放倒旗子,停止敲鼓。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
朝锺暮鼓 [ zhāo zhōng mù gǔ ]
佛寺晨撞锺,暮击鼓以报时。同“朝钟暮鼓”。
一鼓一板 [ yī gǔ yī bǎn ]
鼓、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,两者不可分离,因以喻互相帮衬。
村箫社鼓 [ cūn xiāo shè gǔ ]
指民间鼓乐。
鞭长不及 [ biān cháng bù jí ]
指力所不能及。
郝隆晒书 [ hǎo lóng shài shū ]
指人腹中装书,很有学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