驰声走誉 [ chí shēng zǒu yù ]
指名声传扬。
同声相求 [ tóng shēng xiāng qiú ]
指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、聚合。
埋声晦迹 [ mái shēng huì jì ]
犹销声匿迹。指隐藏起来,不公开露面。
鹤膝蜂腰 [ hè xī fēng yāo ]
①这是指诗歌声律八病的两种。泛指诗歌声律上所犯的毛病。②书法中的两种病笔。
并威偶势 [ bìng wēi ǒu shì ]
指聚集声威势力。
声价倍增 [ shēng jià bèi zēng ]
声价:声望和社会地位。指声誉和社会地位成倍增加,迅速提高
指南攻北 [ zhǐ nán gōng běi ]
犹声东击西。
闻名遐迩 [ wén míng xiá ěr ]
遐:远;迩:近。形容名声很大,远近都知道。
阿意苟合 [ ē yì gǒu hé ]
阿:迎合,曲从;苟:苟且;苟合:无原则地附和。曲从别人的意愿,无原则地附和
赫赫声名 [ hè hè shēng míng ]
赫赫:显耀盛大的样子;名:名声。非常显赫的名声
竹柏异心 [ zhú bǎi yì xīn ]
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。
声势浩大 [ shēng shì hào dà ]
声势:声威和气势;浩:广大。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。
饮恨吞声 [ yǐn hèn tūn shēng ]
饮恨:强忍怨恨;吞声:哭泣而不敢出声。形容忍恨含悲,不敢表露。
造车合辙 [ zào chē hé zhé ]
比喻主观同客观相符合。
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 [ fēng shēng hè lì,cǎo mù jiē bīng ]
唳:鸟鸣。听到风声和鹤叫声,都疑心是追兵。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。
严丝合缝 [ yán sī hé fèng ]
指缝隙严密闭合。
合二为一 [ hé èr wéi yī ]
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。
莺声燕语 [ yīng shēng yàn yǔ ]
莺:黄鹂。燕子的话语,黄鹂的歌声。原形容大好春光。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。
宛转悠扬 [ wǎn zhuǎn yōu yáng ]
委宛曲折,也指声音悠扬动听。
声势赫奕 [ shēng shì hè yì ]
声势:声威气势;赫奕:显耀盛大的样子。声威气势显耀盛大
中西合璧 [ zhōng xī hé bì ]
合璧:圆形有孔的玉叫璧,半圆形的叫半璧,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“合璧”。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。
貌合行离 [ mào hé xíng lí ]
表面上关系很密切,实际上是两条心。同“貌合神离”。
一牛吼地 [ yī niú hǒu dì ]
指牛鸣声可及之地。比喻距离较近。
阿谀苟合 [ ē yú gǒu hé ]
阿:迎合,曲从;阿谀:曲意逢迎;苟:苟且;苟合:无原则地附和。曲从别人的意愿,无原则地附和
如雷灌耳 [ rú léi guàn ěr ]
①形容声音大(多指语音)。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。
【成语拼音】hé shēng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谓声音符合节奏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胥》:“春入学,舍采合舞,秋颁学合声。”郑玄 注:“合声,亦等其曲折,使应节奏。”孙诒让 正义:“合声,即合乐之声音也。”北周 庾信《灯赋》:“《楚妃》留客,韩娥 合声。”
(二)、和声;和鸣。唐太宗《月晦》诗:“笑树花分色,啼枝鸟合声。”
(三)、犹齐声。唐 孙頠《幻异志·双圣灯》:“大歷 十四年四月八日夜,大众合声礼念,西南近臺见双圣灯。”朱自清《中国歌谣·歌谣的历史》:“歌阕,合声赓赞,叫声振席,欢感闾里。”
(四)、谓合二字成一字之音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音韵阐微》:“国书十二字头用合声相切,缓读则为二字,急读则为一音,悉本乎人声之自然。证以《左传》之丁寧为鉦,句瀆为穀;《战国策》之勃苏为胥。於 三代 古法亦復相协。”黄侃《声韵略说》:“合声即反语,谓合二字急疾呼之以成声。”参见“反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