昂藏七尺 [ áng cáng qī chǐ ]
昂藏:登记表雄伟、气度不凡的样子;七尺:七尺高的身躯。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。
七足八手 [ qī zú bā shǒu ]
形容慌张乱闯。同“七脚八手”。
柴米油盐酱醋茶 [ chái mǐ yóu yán jiàng cù chá ]
旧指开门七件事,指必备的生活用品。
七孔生烟 [ qī kǒng shēng yān ]
形容气愤到极点。同“七窍生烟”。
七行俱下 [ qī háng jù xià ]
读书,同时读七行。比喻非常聪明。
七窍流血 [ qī qiào liú xuè ]
七窍:指人头上的七个孔,即两眼、两耳、两鼻孔和口。口鼻等处往外流血
七步八叉 [ qī bù bā chā ]
相传曹植七步成诗,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,后因以“七步八叉”形容才思敏捷。
至圣至明 [ zhì shèng zhì míng ]
至:极。最神圣最贤明。旧时用以称颂帝王。
七张八嘴 [ qī zhāng bā zuǐ ]
形容人多语杂。同“七嘴八张”。
七擒七纵 [ qī qín qī zòng ]
三国时,诸葛亮出兵南方,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,放了七次,使他真正服输,不再为敌。比喻运用策略,使对方心服。
一视同仁 [ yī shì tóng rén ]
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,同施仁爱。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,不分厚薄。
七舌八嘴 [ qī shé bā zuǐ ]
形容人多口杂。同“七嘴八舌”。
七步奇才 [ qī bù qí cái ]
有七步成诗的才能。比喻人有才气,文思敏捷
重熙累盛 [ chóng xī lěi shèng ]
形容累世圣明有德,天下升平昌盛。同“重熙累洽”。
三征七辟 [ sān zhēng qī pì ]
三、七:泛指多次;征、辟:征召,荐举。指朝廷多次征名为官
七口八嘴 [ qī kǒu bā zuǐ ]
形容人多口杂。同“七嘴八舌”。
七窍玲珑 [ qī qiào líng lóng ]
形容聪明灵巧。相传心有七窍,故称。
千载一圣 [ qiān zǎi yī shèng ]
千年出一圣人。指圣人不常有。
鹊桥相会 [ què qiáo xiāng huì ]
鹊桥:古代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,让牛郎、织女在桥上相会。比喻情人或夫妻久别之后的团聚。
七窍冒火 [ qī qiào mào huǒ ]
形容气愤到极点。同“七窍生烟”。
绝圣弃知 [ jué shèng qì zhī ]
绝:断绝;圣:智慧;弃:舍去,抛开;知:通“智”,智慧。指摒弃聪明智巧,回归天真纯朴
语无伦次 [ yǔ wú lún cì ]
伦次:条理。话讲得乱七八糟,毫无次序。
七脚八手 [ qī jiǎo bā shǒu ]
形容动作忙乱,许多人一齐动手。亦作“七足八手”。
清圣浊贤 [ qīng shèng zhuó xián ]
汉末饥荒,禁止酿酒,饮酒人避讳言酒,称清酒为圣人,浊酒为贤人。指酒的别称
人生七十古来稀 [ rén shēng qī shí gǔ lái xī ]
稀:稀少。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。指得享高寿不易。
【成语拼音】qī shèng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指传说中的 黄帝、方明、昌寓、张若、謵朋、昆阍、滑稽 七人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黄帝 将见 大隗 乎 具茨 之山,方明 为御,昌寓 驂乘,张若、謵朋 前马,昆閽、滑稽 后车,至於 襄城 之野,七圣皆迷,无所问涂。”北周 庾信《至老子庙应诏》诗:“路有三千别,途经七圣迷。”唐 元稹《望云骓马歌》:“七圣心迷运方厄,五丁力尽路犹窄。”清 张尚瑗《仙霞关》诗:“迴谿互证前路失,恍惚七圣迷 崆峒。”
(二)、指 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王、武王、周公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恕传》:“虽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,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。”《资治通鉴·魏明帝景初元年》引此文,胡三省 注云:“七圣: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、周公。”
(三)、指 唐 代的 肃宗、代宗、德宗、顺宗、宪宗、穆宗、敬宗 七位君主。唐 杜牧《原十六卫》:“七圣旰食,求欲除之且不能也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文宗太和七年》引此文,胡三省 注云:“七圣,谓 肃、代、德、顺、宪、穆、敬。”
(四)、道家指 高圣玉帝君 等七位上仙。《云笈七籤》卷八:“七圣者,高圣玉帝君、高圣太上大道君、上圣紫清太素三元君、上圣白玉龟臺九灵太真西王母、上圣中央黄老君、上圣榑桑太帝君、后圣金闕帝君 也。”南唐 张绍《冲佑观》诗:“七圣斯严,三君如在。”
(五)、佛教以随信行、随法行、信解、见至、身证、慧解脱、俱解脱七品修行阶次为七圣。乃见道后的修行阶次。见《俱舍论·分别贤圣品》。唐 王维《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》诗:“三贤异七圣,青眼慕青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