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阜民安 [ wù fù mín ān ]
阜:丰富。物产丰富,人民安乐。
蠹国病民 [ dù guó bìng mín ]
危害国家和人民。同“蠹国害民”。
益国利民 [ yì guó lì mín ]
对国家、对人民都有利。
殷民阜财 [ yīn mín fù cái ]
殷:富足。阜:多,盛;丰富。使百姓富足,使财物丰富。亦作“民殷财阜”、“殷民阜利”。
福国利民 [ fú guó lì mín ]
福:护佑。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
不栉进士 [ bù zhì jìn shì ]
栉:梳头。不绾髻插簪的进士。旧指有文采的女人。
民和年稔 [ mín hé nián rěn ]
犹言民乐年丰。
误国害民 [ wù guó hài mín ]
让国家受害,人民遭殃
殷民阜利 [ yīn mín fù lì ]
殷民:使人民富裕。旧指国家统治者的责任,就在于使人民富裕,使国家财物充足
文人墨士 [ wén rén mò shì ]
泛指文人、文士。
民以食为本 [ mín yǐ shí wéi běn ]
民众以粮食为根本
处士横议 [ chǔ shì héng yì ]
处士:有才德不愿做官的人;横议:随便议论。指不做官的隐士可以无所顾忌妄加评论政治
二桃三士 [ èr táo sān shì ]
士:武士。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、田开疆、古冶子论功而食,三人弃桃自杀。比喻借刀杀人
辱国殃民 [ rǔ guó yāng mín ]
使国家受辱,人民遭殃。亦作“辱国殄民”。
厚生利用 [ hòu shēng lì yòng ]
指富裕民生物尽其用。
国利民福 [ guó lì mín fú ]
利:利益。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
生民涂炭 [ shēng mín tú tàn ]
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。
劳民伤财 [ láo mín shāng cái ]
既使人民劳苦,又耗费钱财。现也指滥用人力物力。
散兵游勇 [ sǎn bīng yóu yǒng ]
勇: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。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。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。
一介之士 [ yī jiè zhī shì ]
一个微末的士人。指忠心正直的人。
蠹政病民 [ dù zhèng bìng mín ]
危害国家和人民。同“蠹国害民”。
韦布匹夫 [ wéi bù pǐ fū ]
韦布:粗陋衣服;匹夫:平民。泛指平民百姓
富强康乐 [ fù qiáng kāng lè ]
康乐:安乐。国家富庶强大,人民康宁安乐
横征暴敛 [ héng zhēng bào liǎn ]
敛:搜刮。指向人民强行征收苛捐杂税,进行残酷剥削。
民贼独夫 [ mín zéi dú fū ]
民贼:残害人民的坏家伙;独夫:暴虐无道、众叛亲离的统治者。指残害人民众叛亲离的反动统治者。
【成语拼音】shì mín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古代四民之一。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。《穀梁传·成公元年》:“古者有四民:有士民,有商民,有农民,有工民。”范宁 注:“学习道艺者。”《孝经·孝治》:“治国者,不敢侮於鰥寡,而况於士民乎!”唐玄宗 注:“鰥寡,国之微者,君尚不敢轻侮,况知礼义之士乎!”战国 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楚襄王 问於 宋玉 曰:‘先生其有遗行与?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?’”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士民纵恣於内,言谈者为势於外,外内称恶以待强敌,不亦殆乎!”《清史稿·食货志一》:“旋令士民垦地二十顷,试其文理优者,以县丞用;百顷以知县用。”
(二)、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。犹言士庶。《荀子·尧问》:“繒 丘之封人见 楚 相 孙叔敖 曰:‘吾闻之也:处官久者士妒之,禄厚者民怨之,位尊者君恨之。今相国有此三者而不得罪 楚 之士民,何也?’”《荀子·致士》:“川渊者,龙鱼之居也;山林者,鸟兽之居也;国家者,士民之居也。”
(三)、泛指人民、百姓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士民不亲附,则 汤 武 不能以必胜也。”汉 东方朔《答客难》:“夫天地之大,士民之众,竭精驰説,并进辐凑者,不可胜数。”南朝 宋 鲍照《河清颂》:“士民殷富,繁軼五陵;宫宇宏丽,崇冠三川。”宋 叶适《宣教郎夏公墓志铭》:“既而闻其在 闽,思不出位,而以事至者常立决,是非少所徇,诸司及士民亦爱之。”清 无名氏《王氏复仇记》:“於是 丹阳 诸生奋臂一呼,邑中士民响应数千百人。”
(四)、犹言军民。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:“邦靡有定,士民其瘵。”郑玄 笺:“天下骚扰,邦国无有安定者,士卒与民皆劳病。”孔颖达 疏:“以‘士’‘民’连文,故云‘士卒与民’。士卒即从军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