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告宾服 [ āi gào bīn fú ]
宾服: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,表示依服、服从。后泛指归顺、服从。指哀求饶恕,愿意服从。
邦家之光 [ bāng jiā zhī guāng ]
邦:诸侯国;家:大夫的封地。指国家的光荣
挟主行令 [ jiā zhǔ xíng lìng ]
挟持君主,发布命令。同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
没齿无怨 [ mò chǐ wú yuàn ]
比喻永无怨言。
恬淡无为 [ tián dàn wú wéi ]
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。
变化无常 [ biàn huà wú cháng ]
无常:没有常态。指事物经常变化,没有规律性。
平白无辜 [ píng bái wú gū ]
指清白无罪。
无如奈何 [ wú rú nài hé ]
指无可奈何。
无计可奈 [ wú jì kě nài ]
指无法可施。同“无计奈何”。
无千待万 [ wú qiān dài wàn ]
指不计其数;极多。同“无千无万”。
薪尽火灭 [ xīn jìn huǒ miè ]
薪:柴火。柴草完了,火也就灭了。比喻死亡
羚羊挂角 [ líng yáng guà jiǎo ]
羚羊夜宿,挂角于树,脚不着地,以避祸患。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。
渺无音信 [ miǎo wú yīn xìn ]
指毫无消息。亦作“渺无音讯”。
上无片瓦,下无立锥之地 [ shàng wú piàn wǎ,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 ]
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了极点。
茫无端绪 [ máng wú duān xù ]
毫无头绪,纷乱缺乏条理。
学无所遗 [ xué wú suǒ yí ]
遗:遗漏。形容学识渊博,无所不知
无父无君 [ wú fù wú jūn ]
孟轲斥责墨翟、杨朱之语。后以讥刺无伦常者。
放之四海而皆准 [ 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]
四海: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,故称全国为“四海”;准:准确。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。
放诸四海而皆准 [ 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]
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。同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。
略无忌惮 [ lüè wú jì dàn ]
毫无畏惧。形容非常放肆。
无冬无夏 [ wú dōng wú xià ]
无论冬天还是夏天。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。
经史百子 [ jīng shǐ bǎi zǐ ]
经:经学,经书,儒家经典著作;史:史学,史书;百子:诸子百家之学。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。
上无片瓦,下无立锥 [ shàng wú piàn wǎ xià wú lì zhuī ]
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了极点。
无依无靠 [ wú yī wú kào ]
形容孤苦无依。
福寿康宁 [ fú shòu kāng níng ]
祝颂语。谓幸福、长寿、健康、安宁诸福齐备。
【成语拼音】wú zhū
【成语解释】汉 时 闽越王 之名。建国于 秦 闽中郡 ,约在今 福建省 。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“ 闽越王 无诸 及 越东海王摇 者,其先皆 越王 句践 之后也。” 唐 黄滔 《祭崔补阙道融》:“饮风 永嘉 ,倾盖 无诸 。” 宋 姜夔 《铙歌吹曲·讴歌归》:“謳歌归兮四海一,强国溃兮弱国入,彼 无诸 兮计将安出?” 清 周亮工 《今夏在铁岭赋诗寄怀汀南诸同人》之一:“驱车已徧 无诸 国,问俗谁过有道庐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