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寸之木 [ fāng cùn zhī mù ]
方寸:比喻小;岑:尖顶高楼。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上其高度高于高楼。比喻类比不当
灯火辉煌 [ dēng huǒ huī huáng ]
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。
光明洞彻 [ guāng míng dòng chè ]
明亮通透
轻重疾徐 [ qīng zhòng jí xú ]
疾徐:快慢。指弹奏器乐的方法
不知颠倒 [ bù zhī diān dǎo ]
犹言不明事理。
明月与砾同囊 [ míng yuè yǔ lì tóng náng ]
明月:明月珠,夜光珠;砾:瓦砾或碎石;囊:袋子。明月珠与瓦砾装在同一个袋子里。比喻好与坏混杂在一起。
聪明绝顶 [ cōng míng jué dǐng ]
聪明:聪敏有智慧;绝:冠绝。形容极其聪明,无人能比
播穅眯目 [ bō kāng mǐ mù ]
散布糠屑以迷人目。比喻被外物蒙蔽而迷失方向。
善恶昭彰 [ shàn è zhāo zhāng ]
昭彰:明显。好坏或是非分明。
千虑一失 [ qiān lǜ yī shī ]
失:错误。指聪明人的考虑,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。
方便之门 [ fāng biàn zhī mén ]
方便:本佛家语,指灵活对待。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门径,后指给人方便的门路。
是非之地 [ shì fēi zhī dì ]
有麻烦或争议的地方
一貌堂堂 [ yī mào táng táng ]
堂堂:庄重大方。一副庄重大方的相貌
方寸之木,高于岑楼 [ fāng cùn zhī mù,gāo yú cén lóu ]
方寸:比喻小;岑:尖顶高楼。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上其高度高于高楼。比喻类比不当
不劣方头 [ bù liè fāng tóu ]
劣:不好;方头: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。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。形容人性格倔强、顽固。
天各一方 [ tiān gè yī fāng ]
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。形容相隔极远,见面困难。
好恶殊方 [ hào wù shū fāng ]
好恶:喜好和讨厌;殊方:不同的趋向。指人的旨趣不同,爱憎有异
蛮风瘴雨 [ mán fēng zhàng yǔ ]
蛮:荒凉的南方;瘴:瘴气。指南方有烟雨瘴气的地方。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
方领矩步 [ fāng lǐng jǔ bù ]
方领:直的衣领;矩步:行步合乎规矩。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。
耳听八方 [ ěr tīng bā fāng ]
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。形容人很机警。
方外之士 [ fāng wài zhī shì ]
方外:世外。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。后指僧道等出家人
明明庙谟 [ míng míng miào mó ]
谟:计策;庙谟:朝廷的谋略。非常明显的国家大计。
薏苡明珠 [ yì yǐ míng zhū ]
薏苡:多年生草本植物,果实可供食用酿酒,并入药。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。比喻被人诬蔑,蒙受冤屈。
心领意会 [ xīn lǐng yì huì ]
指对方没有明说,心里已经领会。同“心领神会”。
方命圮族 [ fāng mìng pǐ zú ]
方命:违命;圮族:危害族人。指不遵从法纪命令,危害同族的人。比喻民族败类
【成语拼音】fāng míng
【成语解释】(1).上下四方神明之象。木制,方四尺,设六色六玉。古代诸侯朝见天子、会盟或天子祭祀时所置。《仪礼·觐礼》:“诸侯覲于天子,为宫方三百步,四门,坛十有二寻,深四尺,加方明于其上。方明者,木也,方四尺。设六色,东方青,南方赤,西方白,北方黑,上玄,下黄。设六玉,上圭,下璧,南方璋,西方琥,北方璜,东方圭。” 郑玄 注:“方明者,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。” 贾公彦 疏:“谓合木为上下四方,故名方;此则神明之象,故名明。此 郑 解得名方明神之义也。” 胡培翚 正义:“方明,以方四尺之木为之,上下四方,共有六面。设六色者,每面各设一色,以象其神。设六玉者,每面各设一玉,以为之饰。”《汉书·律历志下》:“ 商 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,故《书序》曰:‘ 成汤 既没, 太甲 元年,使 伊尹 作《伊训》。’《伊训》篇曰:‘惟 太甲 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, 伊尹 祀于先王,诞资有牧方明。’言虽有 成汤 、 太丁 、 外丙 之服,以冬至越茀祀先王于方明以配上帝,是朔旦冬至之岁也。”(2).传说中人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