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风范 [ dà jiā fēng fàn ]
大家: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。风范:风度、气派。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。
故家子弟 [ gù jiā zǐ dì ]
故家:世家大族。昔日官宦人家的子弟
丁宁告戒 [ dīng níng gào jiè ]
丁宁;再三嘱咐。指一再嘱咐必须引起警觉注意
皈依三宝 [ guī yī sān bǎo ]
皈依:归顺,依附;三宝:指佛、法、僧。指信奉佛教,遵守戒律
参参伍伍 [ sān sān wǔ wǔ ]
形容三五成群
死无遗忧 [ sǐ wú yí yōu ]
死而心安,无后顾之忧。
穷言杂语 [ qióng yán zá yǔ ]
指各种各样的说法
钩深图远 [ gōu shēn tú yuǎn ]
指对僻远的异族图谋予以讨伐。
窝儿里反 [ wō ér lǐ fǎn ]
发生在家族或集团内部的冲突。
日上三竿 [ rì shàng sān gān ]
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。形容太阳升得很高,时间不早了。也形容人起床太晚。
豆萁相煎 [ dòu qí xiāng jiān ]
比喻兄弟相残。同“豆萁燃豆”。
振穷恤贫 [ zhèn qióng xù pín ]
救济贫穷的人。
辱门败户 [ rǔ mén bài hù ]
指败坏门风,使家族受到差异辱。
素门凡流 [ sù mén fán liú ]
素门:寒门。指寒门之族,平凡之辈
窝里反 [ wō lǐ fǎn ]
发生在家族或集团内部的冲突
金人缄口 [ jīn rén jiān kǒu ]
金人:铜制的人。缄口:封嘴,指缄默不言。铜人闭口不讲话。形容言词谨慎。亦作“金人三缄”。
观隅反三 [ guān yú fǎn sān ]
犹言举一反三。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。
连中三元 [ lián zhòng sān yuán ]
三元:科举制度称乡试、会试、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、会元、状元,合称“三元”。接连在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。
气壮河山 [ qì zhuàng hé shān ]
形容气概豪迈,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。同“气壮山河”。
野性难驯 [ yě xìng nán xùn ]
驯:顺服。动物的野性很难驯服。比喻人很难教导
三言讹虎 [ sān yán é hǔ ]
犹三人成虎。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。
乌衣子弟 [ wū yī zǐ dì ]
乌衣:乌衣巷,东晋时王导、谢安等世家大族居住在此。王谢那样的望族子弟。后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。
三婆两嫂 [ sān pó liǎng sǎo ]
犹言三妻四妾。
二桃三士 [ èr táo sān shì ]
士:武士。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、田开疆、古冶子论功而食,三人弃桃自杀。比喻借刀杀人
三复斯言 [ sān fù sī yán ]
三复:多次反复;斯言:这句话。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。形容对它极为重视。
【成语拼音】sān zú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有几种说法。(1)谓父、子、孙。《周礼·春官·小宗伯》:“掌三族之别,以辨亲疏。”郑玄 注:“三族,谓父、子、孙。”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惟是三族之不虞,使某也请吉日。”郑玄 注:“三族,谓父昆弟、己昆弟、子昆弟。”按,前注据父言之,故云子、孙;后注据子言之,故云己与子,二注义同。参阅 孙诒让《周礼正义》。(2)谓父族、母族、妻族。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三族辅之。”卢辩 注:“三族,父族、母族、妻族。”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夫与国君同食,泽及三族,而况父母乎!”成玄英 疏:“三族,谓父母族、妻族也。”《后汉书·杨终传》:“秦 政酷烈,违啎天心,一人有罪,延及三族。”李贤 注引《汉书音义》:“父族、母族、妻族也。”(3)谓父母、兄弟、妻子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法初有三族之罪。”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:“父母、兄弟、妻子也。”
(二)、指一人犯罪而诛其三族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其以城为外谋者,三族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子婴 遂刺杀 高 於斋宫,三族 高 家以徇 咸阳。”
(三)、指上古 帝鸿、少暤、颛顼 之不才子,即 浑沌、穷奇、梼杌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此三族也,世济其凶,增其恶名,以至于 尧,尧 不能去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,掩义隐贼,好行凶慝,天下谓之 浑沌。少皞氏 有不才子,毁信恶忠,崇饰恶言,天下谓之 穷奇。顓頊 氏 有不才子,不可教训,不知话言,天下谓之 檮杌。此三族世忧之。至于 尧,尧 未能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