鸣钟食鼎 [ míng zhōng shí dǐng ]
钟,打击乐器,泛指一般乐器;鼎,盛物食器。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,眼前列着鼎器。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。
举鼎绝膑 [ jǔ dǐng jué bìn ]
绝:折断;膑:胫骨。双手举鼎,折断胫骨。比喻能力小,不能负担重任。
商彝周鼎 [ shāng yí zhōu dǐng ]
彝、鼎:古代祭祀用的鼎、尊等礼器。商周的青铜礼器。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。
春秋鼎盛 [ chūn qiū dǐng shèng ]
春秋:指年龄;鼎盛:正当旺盛之时。比喻正当壮年。
陈腔滥调 [ chén qiāng làn diào ]
陈:陈旧;滥:空泛,失真;调:论调。陈旧、空泛的论调
钟鼎人家 [ zhōng dǐng rén jia ]
富贵宦达之家。同“钟鼎之家”。
遣将调兵 [ qiǎn jiāng diào bīng ]
泛指调动安排人力。见“遣兵调将”。
夏鼎商彝 [ xià dǐng shāng yí ]
夏代的鼎,商代的彝器。泛指古董。
古调不弹 [ gǔ diào bù tán ]
古调:古代的曲调。陈调不再弹。比喻过时的东西不受欢迎。
折鼎覆餗 [ zhé dǐng fù sù ]
?铂鼎内食物。比喻力不能胜任,必至败事。
鼎成龙升 [ dǐng chéng lóng shēng ]
指帝王去世。同“鼎成龙去”。
九鼎大吕 [ jiǔ dǐng dà lǚ ]
九鼎:古传说,夏禹铸九鼎,象征九州,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;大吕:周庙大钟。比喻说得话力量大,分量重。
举鼎拔山 [ jǔ dǐng bá shān ]
能将大鼎举起,能将高山拔动。比喻力大气壮。
调朱弄粉 [ tiáo zhū nòng fěn ]
调弄脂粉,打扮妆饰。
函牛之鼎 [ hán niú zhī dǐng ]
函:包含,包容。能容纳一头牛的大鼎。形容气势宏大
拿腔拿调 [ ná qiāng ná diào ]
腔:说话的腔调。故意装出特殊的腔调,摆架子
调兵遣将 [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]
调动兵力,派遣将领。泛指调动安排人力。
吹竹调丝 [ chuí zhú tiáo sī ]
竹:管乐器;调:调弄;丝:弦乐器。指管弦乐合奏。泛指音乐活动
调嘴调舌 [ diào zuǐ diào shé ]
指耍嘴皮子,搬弄是非。同“调唇弄舌”。
染指于鼎 [ rǎn zhǐ yú dǐng ]
鼎: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,多为圆形,三足两耳。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。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。
调舌弄唇 [ tiáo shé nòng chún ]
犹言调唇弄舌。
调弦品竹 [ tiáo xián pǐn zhú ]
吹奏乐器。同“调丝品竹”。
遣兵调将 [ qiǎn bīng diào jiàng ]
犹调兵遣将。亦作“遣将调兵”、“遣将征兵”。
调三惑四 [ tiáo sān huò sì ]
指挑拨是非。同“调三斡四”。
才调秀出 [ cái diào xiù chū ]
才调:才情。形容才情风格优异出众
【成语拼音】tiáo dǐng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烹调食物。南朝 梁元帝《金楼子·立言上》:“余见宰人叹曰:‘伊尹 与 易牙 同知调鼎,而有贤不肖之殊。’”唐 刘禹锡《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》诗:“侍膳曾调鼎,循陔更握兰。”宋 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事始一》:“《左传》:‘晏子 曰:“水火醯醢盐梅,以烹鱼肉。”’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。”明 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》卷二八:“《农桑通诀》曰:又一种泽蒜,可以香食。吴 人调鼎,率多用此。”
(二)、喻任宰相治理国家。语本《韩诗外传》卷七:“伊尹,故 有莘氏 僮也,负鼎操俎调五味,而立为相,其遇 汤 也。”唐 孟浩然《都下送辛大之鄂》诗:“未逢调鼎用,徒有济川心。”元 萨都剌《题光春卷上有萧滕王三学士赞》诗:“未经调鼎休惆悵,会见留酸到子孙。”清 张大受《呈竹垞先生四十韵》:“自此期调鼎,无端怨失弓。”
(三)、指治理国家的才能。唐 皇甫冉《彭祖井》诗:“闻道延年如玉液,欲将调鼎献明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