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儿防老 [ yǎng ér fáng lǎo ]
养育儿子是为了防备年老。亦泛指养育子女以防老年无依靠。
岩穴之士 [ yán xué zhī shì ]
指隐士。古时隐士多山居,故称。
蓄锐养威 [ xù ruì yǎng wēi ]
蓄:积聚。积蓄锐气,蓄养威力
养生送终 [ yǎng shēng sòng zhōng ]
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。同“养生送死”。
养家糊口 [ yǎng jiā hú kǒu ]
指勉强养活家人,使不饿肚。
休养生息 [ xiū yǎng shēng xī ]
休养:何处保养;生息:人口繁殖。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,减轻人民负担,安定生活,恢复元气。
修真养性 [ xiū zhēn yǎng xìng ]
学道修行,涵养性情。
枯槁之士 [ kū gǎo zhī shì ]
枯槁:瘦瘠。指隐居山林的隐士
横行介士 [ héng xíng jiè shì ]
介士:同“甲士”,披甲的士兵。螃蟹的别称。
圈牢养物 [ juàn láo yǎng wù ]
圈牢:养牛马的地方。饲养在圈中的牲畜。比喻任人驱使,毫无自由的人。
移气养体 [ yí qì yǎng tǐ ]
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。
颐养精神 [ yí yǎng jīng shén ]
保养精神元气。
甘馨之费 [ gān xīn zhī fèi ]
甘:甜;馨:芳香。指供养双亲的费用
养生送死 [ yǎng shēng sòng sǐ ]
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。
养锐蓄威 [ yǎng ruì xù wēi ]
培植威力,积蓄锐气。同“养威蓄锐”。
法家拂士 [ fǎ jiā bì shì ]
拂:通“弼”。法家:明法度的大臣;拂士:辅弼之士。指忠臣贤士。
修鳞养爪 [ xiū lín yǎng zhǎo ]
比喻保养、积蓄战斗力。
颐神养性 [ yí shén yǎng xìng ]
指保养精神元气。
怡志养神 [ yí zhì yǎng shén ]
怡养神志,使之安适愉快。
怡神养性 [ yí shén yǎng xìng ]
怡:使愉悦。让自己精神愉悦以保养本性
老子长孙 [ lǎo zi zhǎng sūn ]
养育子孙,使其长大成人
训兵秣马 [ xùn bīng mò mǎ ]
兵:士兵;秣:喂养。练好士兵,喂饱战马。指做好战前准备
骄生惯养 [ jiāo shēng guàn yǎng ]
骄:通“娇”。指娇生惯养。
养儿代老,积谷防饥 [ yǎng ér dài lǎo,jī gǔ fáng jī ]
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,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。同“养儿防老,积谷防饥”。
白衣公卿 [ bái yī gōng qīng ]
古时指进士。唐代人极看重进士,宰相多由进士出身,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,是说虽是白衣之士,但享有卿相的资望。
【成语拼音】yǎng shì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谓设置上士、中士、下士之官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是故公家不畜刑人,大夫弗养士。”
(二)、培养人才。《汉书·贾山传》:“地之美者善养禾,君之美者善养士。”唐 陆贽《冬至大礼大赦制》:“将务选士之道,必精养士之方。”明 王琼《双溪杂记》:“洪武 初,天下学校养士,岁贡一人。”
(三)、谓收罗、供养贤才。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阴谋外传》:“幸蒙诸大夫之策,得返国修政,富民养士。”五代 刘洞《石城怀古》诗:“千里 长江 皆渡马,十年养士得何人。”清 吴伟业《汴梁》诗:“此地 信陵 曾养士,只今谁解救王孙。”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:“孟尝君 就是靠养士出名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