争先士卒 [ zhēng xiān shì zú ]
士卒:士兵。指作战勇敢,都争先在前
养虎自啮 [ yǎng hǔ zì niè ]
啮:咬。养老虎,咬伤自己。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。
俭以养德 [ jiǎn yǐ yǎng dé ]
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。
熊罴之士 [ xióng pí zhī shì ]
比喻勇士。
养虎留患 [ yǎng hǔ liú huàn ]
比喻纵容敌人,自留后患。同“养虎自遗患”。
白衣卿相 [ bái yī qīng xiàng ]
古时指进士。唐代人极看重进士,宰相多由进士出身,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,是说虽是白衣之士,但享有卿相的资望。
养虎自毙 [ yǎng hǔ zì bì ]
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。同“养虎自啮”。
养虎伤身 [ yǎng hǔ shāng shēn ]
饲养老虎,自伤其身。比喻纵敌留患。
名闻利养 [ míng wén lì yǎng ]
佛家语。指名声远闻,以利养身。
白屋之士 [ bái wū zhī shì ]
指贫寒的士人。
养军千日,用在一朝 [ yǎng jūn qiān rì , yòng zài yī zhāo ]
指长期供养、训练军队,以备一旦用兵打仗。
材士练兵 [ cái shì liàn bīng ]
犹言勇士精兵。
士饱马腾 [ shì bǎo mǎ téng ]
军粮充足,士气旺盛。
椎牛飨士 [ chuí niú xiǎng shì ]
椎牛:杀牛;飨士:犒劳军士。指慰劳作战的官兵。
洗濯磨淬 [ xǐ zhuó mó cuì ]
指修养锻炼。
饰非养过 [ shì fēi yǎng guò ]
粉饰错误,养成过失。同“饰非遂过”。
养子防老,积谷防饥 [ yǎng zǐ fáng lǎo,jī gǔ fáng jī ]
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,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。同“养儿防老,积谷防饥”。
风木含悲 [ fēng mù hán bēi ]
比喻因父母亡故,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。
轻财好士 [ qīng cái hǎo shì ]
指轻视钱财,重视士人。同“轻财重士”。
修身养性 [ xiū shēn yǎng xìng ]
陶冶身心,涵养德性,陶冶心性
居移气,养移体 [ jū yí qì,yǎng yí tǐ ]
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,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。
养虎自贻灾 [ yǎng hǔ zì yí zāi ]
比喻纵容敌人,自留后患。同“养虎自遗患”。
养军千日,用军一时 [ yǎng jūn qiān rì,yòng jūn yī shí ]
指长期供养、训练军队,以备一旦用兵打仗。同“养军千日,用在一朝”。
养虎自残 [ yǎng hǔ zì cán ]
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。同“养虎自啮”。
怡神养寿 [ yí shén yǎng shòu ]
怡:使愉悦。让自己精神愉悦以保养本性
【成语拼音】yǎng shì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谓设置上士、中士、下士之官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是故公家不畜刑人,大夫弗养士。”
(二)、培养人才。《汉书·贾山传》:“地之美者善养禾,君之美者善养士。”唐 陆贽《冬至大礼大赦制》:“将务选士之道,必精养士之方。”明 王琼《双溪杂记》:“洪武 初,天下学校养士,岁贡一人。”
(三)、谓收罗、供养贤才。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阴谋外传》:“幸蒙诸大夫之策,得返国修政,富民养士。”五代 刘洞《石城怀古》诗:“千里 长江 皆渡马,十年养士得何人。”清 吴伟业《汴梁》诗:“此地 信陵 曾养士,只今谁解救王孙。”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:“孟尝君 就是靠养士出名的。”